引:
有一次去游泳,孩子问我:“爸爸,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闭气功,憋住呼吸好长时间?”面对孩子的问题,我还真的回答不上来,倒是搜索了一些呼吸方面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文末说一下闭气功。
一、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的功能:
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鼻腔起过滤,湿化及加热吸入气体,从而维持呼吸道及全身温度的作用。气体进入气管时,温度约36℃,湿度为70%左右。
下呼吸道的功能:
气体通道
完成气体交换
呼气吸气的过程
二、正常呼吸及持续正压通气、负压通气
正常呼吸
胸廓起伏,胸廓运动时候,胸廓内、肺内就形成一个负压,负压就是比大气压要低,所以大气压的空气就可以顺着鼻腔一直进到肺里面去。但是呼出气体的时候,胸廓就收缩,胸内压力增大,胸廓就形成一个正压,正压就比大气压要高,所以气体就从鼻子、肺里面一直跑到到外界。这是一个正常的呼吸运动,有正压、负压。
持续正压通气
在间歇正压通气过程中,给予呼气末正压的通气方式。即间歇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的组合。
负压通气
利用负压呼吸机的筒状或壳状外壳围绕胸腹部,通过负压周期性扩大而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其特点是吸气期胸腔负压增大,扩张胸廓和横膈,使肺泡压力低于大气压而产生吸气,外壳的被动回缩及外壳内正压产生呼气。
三、呼吸肌
吸气肌:
胸锁乳突肌-将胸骨向上提
前锯肌-提升多数肋骨
斜角肌-提升第一和第二肋
胸间外肌-扩张胸廓
呼气肌:
腹直肌
肋间内肌
四、气体交换过程
氧气(O2)在血液运输方式有2种,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98.5%)
五、肺容量及其组成
其中几个关键名词:
潮气量(TV,VT):
静息状态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量。
成人-毫升
补吸气量(IRV):
平静吸气后再吸入气量。
正常成人2-毫升
吸气量(IC):
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IC=TV+IRV
补呼气量(ERV):
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残气量(RC):
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FRC):
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FRC=RC+ERV
--稳定肺泡气体分压,减少呼吸间歇时对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影响
--可防止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动-静脉分流)
--FRC增加提示肺泡扩张,FRC减少说明肺泡缩小或陷闭
肺活量(VC):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VC=IRV+TV+ERV。
正常成人4毫升
肺总容量(TLC):
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
TLC=VC+RC
六、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脏、动脉(主动脉、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小静脉、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淋巴系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导管)
功能区分:
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
路径:静脉血--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小静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气血屏障下呼吸道呼吸区
肺循环的阻力较低,收缩压仅为12-16mmHg。
肺循环的功能:
----气体交换
----血液过滤
----血容量缓冲库
----代谢功能
体循环:
路径:动脉血—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组织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的功能:
----为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及各种营养物质
----收集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包括二氧化碳)
----经肾脏或肺脏排出体外。
结:
说到闭气功,最早介绍这功法的人是台湾的候秋东先生,他已练闭气功二十多年了。在介绍多种简易健身功法中,他最强调的就是“闭气功”。因为闭气功有迅速切实的疗效,原因在于它能在四五天内迅速提升和加强人之肺功能。闭气功能使一些慢性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对气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更显著。
最简单的闭气功练法是:吸一口气,然后收腹收下巴,头部保持正直,使空气闭于肺部,时间越久越好,真的受不了就由鼻孔慢慢呼出来。功夫差的人吸一口气大约只能闭15秒,功夫好的人闭60秒不成问题。平时健康状况如何,可以借闭气时间长短来测定,骗不了人。闭几秒钟就闭不住,这个人的身体一定不好,抵抗力、耐力一定差。
以上就是老刘分享的,如果喜欢请“点赞”,同时点击”在看“。感谢。
注:文中的图片有些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老刘,老刘进行删减。
煜拓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