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传统保健气功三调
TUhjnbcbe - 2023/4/15 18:49:00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文/竟成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中华少林内劲一指禅

如今提起气功中的“三调”时,人们会有一种“老生常谈”的感觉!孰不知,三调乃修炼气功的根本所在,即使是能粗浅般了解“三调”,那么,他对气功的修炼也是粗浅的;若要进入气功的至境,必须要弄懂“三调”之法的内在核心理论。气功功法虽丰富多彩,气功门派繁杂纷呈,其功理、功法也是众说不一,立论别具;唯“三调”之法,其实彼此皆同,只是理解深浅不而已

《道德经》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的“大道顺其自然”,这也是每一位练功者的共同追求。既然大道要顺其自然,为何修炼气功又要主观的“调”呢?这不是违背了“自然”之理吗?所谓“道法自然”,指“道”是按其内在的规律而运动的,练功应顺其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微而至著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修炼气功也是如此,“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就是清心寡欲,身心两忘,就是消除掉了一切主观作为,把身心交给客观宇宙自然去运化。可是,这种“无为”是在向道、合道的“有为”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茫然的空寂。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要。而是要求不争,不强求,如一个人日常无所事事,这就是懒散,这不是无为;而一个人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不奢望,不苛求,更不能去巧取豪夺,“有为”者,就是具有吻合于自然之道的心、息、形调节的手段与方法,有作有为,存不变之理,行万变之法。从而可知,只有“有为”在先的将人落人后天的社会习染及私贪之欲化去,才能将人之先天心性引人自然之道心灵澄明宁静的轨迹;这就是“三调”的根本原因。

“三调”之法,首当注重“调心”。即思想、意识、意念,道家认为“心乃一身之主”,“心也者,智之舍也。究竟该把“心”调成什么样子和程度呢?即重在功外炼己,是在功外的人生观,世界观上解决了通达的效应继而,则是除却贪欲杂念,恢复自然本心。锁心猿,拴意马,保持一颗平常心,清静心;使练功者在练功时间内进人最佳的功态。

总而言之,就是要将“心”调至恬淡宁静的地步,“静”是达到性命双修的主要途径,只有“心”静了,才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老子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到静时,*自清真。”《四书·大学》中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虚,虚而后能得静可以使人散乱的心念归于凝定,杂念不生,心意纯洁,清静无疑。大脑在人静状态下耗能最少,并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调解。

人静之后,可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定正常,从而促使全身各机能的工作更加协调和顺利,使各种有益于健康的内分泌增多,五脏六腑得以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功能,以保持心态平衡。深度的入静之后,可以使后天的精神停止活动先天的元神出来主宰。元神中蕴含的历代祖先的智慧和遗传信息得以展现,得以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收心定性,洗心移性,死心先性,明心见性,存心养心,修心炼性悟出天、地、人和社会(环境)的本源和大道从而产生出察感思维,大智大慧,大慈大仁修炼气功时,心如果能静下来,那么呼吸也就自然调顺。

也就是说,调息并不难,只要心神一静,随着呼吸的自然,只要守其自然,再配合神光下照,就是调息。即“凝神以调息,调息以凝神”是也!调息就是调整呼吸,即练功者在练功时间内所采取的呼吸方法,调息的过程,一定要有调心(即凝神和调形的配合,无此两者的配合,调息是难以完成的。调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人的呼吸是先天就有的生理运化机制。在先天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呼吸的频率是均匀的,柔和的。而当人在后天生存中,心理和身体造成了偏激的活动,呼吸的均匀柔和频率便被打乱,呈现为不同程度的粗、短、大形态。这种偏激的形态不仅破坏了均匀柔和的频率,最主要的是使缘由丹田联结肺部的共呼吸,渐渐变为由肺单独承担,并通过口鼻出人的外呼吸来维持。而根植于生命动力源、能量源的丹田呼吸,却从此微乎其微了,再也不能被人感觉到。这也等于说,原来以丹田为主而肺从属的先天而后天的自然呼吸,改变成了由肺独立承担,同时又勉为其难的非自然呼吸。

肺的劳动量过大,超过了它的正常负荷,因此它必将过早地损坏。到它处于勉强支持工作的时候,由肺开始导致的连锁疾病就反应出来了,到肺停止工作,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调息的目的,首先从口鼻呼吸入手进行调节,使肺呼吸达到均匀柔和的频率上。此步调节的成功与纯熟,会使肺呼吸均匀柔和之频率渐趋向“中”、“平”状态。一旦达到高度的中平状态,肺呼吸就会停止,而归根到丹田呼吸。

肺呼吸的停止,就是口鼻呼吸的停止。有3种人口鼻呼吸是停止的:一是母腹中的胎儿,一是修道(气功)深人大静大定的人,一是死人。这3种人所不同的是,前两种人口鼻呼吸虽没有,但却有绵绵不断的内呼吸,即胎呼吸;而后一种死人,口鼻呼吸没有了,内呼吸也断绝了,实际也就不存在内呼吸。而前两种人也各有不同,胎儿的呼吸是借助母体而呼吸,而修炼内丹(气功)人的胎呼吸却是借助天地自然而呼吸。气功修炼的呼吸是自我再造的,是主动进行的生命再生修为的特殊现象,以后天返先天,得先天圆通大智心静则神凝,神凝则息调,虽然凝神调息为气功修炼的主要关键,但若离开了调形之法,仍未为完全。

若气功修炼者只把凝神调息为唯一之法,而不知还有调形之法,必然会导致无从下手,还会因为调形不得要领,致使神不能凝,息不能调。虽然凝神调息非但是功内有功,更是重在功外之功,但是,它必须得一点便会,显而易懂的调形作为基础。所谓调形,就是行、立、坐、卧四法,古称“四威仪”;当然,行姿、站姿、坐姿、醺姿都还有具体的讲究,最终却以中正、平和、松柔、圆灵为原则,以“正体从虚”作为主观要领。“正体”为纯净致虚之义,所谓“道本无体,以虚为体,道本无形,以静为形,体虚形静,乃正体真形”即是此义。

调身始于有形,终于无形。当归一,惟虚而已。如若形体不虚,则气因“身相”之碍而不清,神为“身相”之扰而不明。气浊神昏,实为修功之大患。意欲登功之至境,必须首明正体之基;务要明确“正体通虚”是调形的至尚要求,为达此目的必须借神炼身。所谓“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即是正综观“三调”之目的,主要是使练功者达到一种自然的心静、气和、体松,最终形成心不调而自静,气不调而自和,身不调而自松,从有为进入无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复归于自然之道矣!

喜欢本文的小伙伴点赞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保健气功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