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疗法古称“导引”,是肢体运动与呼吸练习、自我按摩相结合的防治疾病的方法。传统运动疗法源流久远,从春秋战国时代《庄子》中记述的“吹胸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到两汉的《导引图》,华佗的“五禽戏”,唐宋时代的“八段锦”,明末清初的“太极拳”,以及现代的“却病延年二十势”、“练功十八法”等,一脉相承,逐步完善,其在康复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传统运动疗法能活动躯体四肢以炼形,锻炼呼吸以炼气并以意导气,气率血行,从而使周身气血得以正常运行,病体得以康复。康复医疗中常用的传统运动疗法有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气功疗法,是患者用气功锻炼所要求的特殊方法调整呼吸、形体和意念元气、调整气血与脏腑功能和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掌握练功三要素是气功锻炼的前提条件,即体态(调身)、呼吸(调息)和意念(调心)。
(1)调身,调身即调整练功的姿势,不同的功法对练功的姿势有不同的要求。总的说来,可分为行、站、坐、卧四种类型。
(2)调息,调息即调整呼吸。只有正确调息,才能取得较好的练功效果。调息有很多方法,常见的有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提肛呼吸法等。
(3)调心,调心又称调神,即调整意识活动。练功时必须收神于内,防止心神外驰。这是气功锻炼区别于其他锻炼方法的主要特点。
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在练功过程中,调身、调息、调心三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必须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有利于达到入静状态,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气功锻炼的功法很多,康复医疗中所采用的功法主要有放松功、内养劝和强壮功,这三种功法也是各种气功锻炼的基本功法。
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气功疗法具有我国传统医学的许多特色,而强调“三调、三炼”是它有别于其他中医疗法的独特之处。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气功疗法的基本特点,1.主动疗法,气功疗法中,一方面需要坚定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善于主动控制自己,使自己的一切心理活动与行为都置于理性控制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2.整体疗法,气功疗法并不是针对某个局部或疾病的特异性疗法,而是以改善整体机能状态,增强人体素质的锻炼方法。3.自然疗法,顺乎自然是气功疗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4.综合疗法,气功疗法虽然有时可作为主要疗法或单独疗法应用,但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将其作为综合疗法的一部分而加以应用。中医学认为气功疗法具有调和阴阳、调畅气血、调理脏腑、调养精气神的作用。气功疗法的基本作用,现代研究证明,气功疗法具有调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功能,降低代谢率,改善消化吸收过程,矫正异常的呼吸形式,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等作用。
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气功的功种很多,康复医疗中应用的气功有下列几种,气功的功种与适应证,松静功特点是炼气与炼意结合,默念“松静”二字,以逐步用意识使全身放松为主。适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
内养功,特点是锻炼入静结合进行腹式停闭呼吸。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与胃下垂等。强壮功。特点是以调心为主,着重锻炼入静,并结合进行逆呼吸。用于防治神经衰弱。静功,特点是以调身、调心入静为主。用于防治神经衰弱。快速诱导气功,特点是暗示与炼气结合以诱导入静,用于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
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气功搬运法,是以意领气沿任督二脉运行为主。用于神经衰弱、遗精、早泄等。新气功,是意念、呼吸、动作、吐纳和综合导引等方法相结合。用于多种慢性病。三圆式站功,是以炼形为主,结合炼呼吸、入静。用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铜钟势站功,是炼形、炼意、练气结合。用于防治肺结核。
气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太极棒气功,是在松静的前提下,持小木棒做简单动作,以诱导入静。用于防治多种慢性病。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偶尔出现“气功”的提法,亦无完整的解释。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
气功,以动、静作标准: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其中静功还可按姿势分为卧式、坐式、站式,具体功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等等。动功大多采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眉十二桩、太极拳、五禽戏等。也有坐着练的动功,如坐式八段锦。特殊情况下也可躺着练动功。动功还可按是否有规范化的动作招式节段程序分为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非套路动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随意分为散手功和诱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