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强迫症“老兵”,这数十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地克服它。
我曾于之前的文章中引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语来描述强迫症者的内心世界,有句俗语说“制怒如降龙伏虎”,强迫症又何尝不是。
无数次于头脑中寻找答案,为何会成为强迫症者,我到底在想什么,我的痛苦来自哪里,这一切又是怎么造成的?
为此,我从自己的成长环境、性格、经历、喜好、内心追求等方面去审视自己,寻找答案,并努力改变自己的状态。
努力与父母沟通,尽管过程很难
虽然我很早已经知道这种“胡思乱想”便是强迫症,但并未说与他人听,原因是第一说不清楚,第二不愿意示弱,第三面子问题。直至后来,状态之不改善、个人之无助、别人之“熟视无睹”,都促使我鼓起勇气,把真正的状态,用专业术语说出来,并且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强迫症与家庭环境之间有十分明显的关系,更明确的说,家庭氛围是造成强迫症的最大可能之一。
回想一下,为什么并不是一开始就说,而是“忍无可忍”之后,才说呢?再懦弱无能的人,也希望在家人面前扮演强者,不希望给他们添麻烦,你为家里“寸功未建”,然后又说你自己“状态”出了问题了,这个口实在难以开。
但总归还是说出来了,沟通之中,我主要的观点是家里那种消极、争吵、压抑、郁闷的氛围对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不管于家人面对面时,抑或在电话中沟通时,都进行了无数次激烈争论,期间有彼此的争吵、有辩护、有大喊大叫、有对你所说的不认可,应有尽有,这也是能想象到的。天下父母,皆是努力付出的人,但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氛围对人的影响等问题,则是复杂的另一个话题,父母天生是爱孩子的,但并不等于一定天生就会营造爱的氛围,懂得如何给他安全感,相反,有很多“惨兮兮”的例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一个残酷而真实的现实:家是营造爱的地方,但家也会伤人。
庆幸的是,在我三番五次的不懈努力之下,通过不断地沟通,对于家之氛围对人的性格之影响这个命题,双方基本达成了共识,表现就是当我再次说这个话题时,他们的沉默大于自我辩护,也许他们只是强忍不满而示以沉默罢了,但我还能说什么呢?子女在感情上是很被动的,因为他们小,他们天生只能是承受者,家庭赋予他安全感和爱,他便安全而满足的长大,家庭赋予他惊恐与不安,他便在惊慌失措中崎岖成长,这是他们天然的命运。
我开始跑步
不管有没有时间,每天总要走一走,精神好时也要跑一跑,凡事贵在坚持,跑步更是。记得第一次跑时,5分钟即有恶心之感,挺下来便好,后面慢慢增加时间,但也是跑30分左右而已。跑步至少能在跑的当下让你的身体因为应付此刻的肉体上的“身累”,而无暇顾及精神的虚妄联想,慢跑有令人愉悦的感觉,运动最大的秘密在于,你无法想象运动之时和之后的感受,你可能觉得你很累,我跑一下会更累,但结果却可能是跑了反而心情好一些了不那么累了。
我努力地坚持跑步,但也有松懈的时候,特别是冬天冷时,跑的便少了,最近更是懒惰,好久才跑一次。跑步确有改善状态的作用。
我尽量做到每日早起
我发现早起不仅有大家共知多些时间可用的好处,还有一个不易被人觉察的功能,那便是早起能让你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优势”,你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早,你会觉得你充分利用了每一分钟,你的负疚感会少一些,这一点我也是慢慢发现的。晚一点起床,潜意识里会有一种自责和空虚感,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一天的状态。
所以早起不仅抢占了时间的先机,也是抢占了心理的先机。强迫念头本身就占用了日常很多时间,如果我们不为自己争取时间,一天的可用时间真的所剩无几了。
年起开始练书法
我从两年前开始练习书法,虽然小时候接触过,但都没有坚持。书法使人心静,我的理解和体会,书法应该和人画画、看风景是几乎一样的道理,书法调动人的审美机制,同时人的身体姿态,处于一种挺立鼓劲的状态,有人说颇似气功,气功我不了解,但书法的确是要求你心静,同时“运气”。
阅读与旅行
阅读基本做到了,有时间就翻书看看,今年电子书看得多一些,方便。旅行方面,做的欠缺一些,因为总是要受制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我的体会,阅读是旅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旅行是看外面的物理世界,是具体的风景、人事、物象,阅读是看书中之景、人文之景、历史之景,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新鲜感,看看我们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有什么,是怎么样的。
交流方面,还做得不够
与外界的人、环境的交流,于这一方面,我做的也不算很多,但我能体会到交流的重要性。交流又和阅读一样,一个是读书,一个是读人,阅读使人博学,交流使人完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交流是一条捷径,能把别人的经历听到,学到,悟到。同时交流时也能学到以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看自己,也能调剂自己的情绪。
这些年尽管努力也没少做,但状态依然是时好时差,这些努力与自我尝试,让我明白,积极沟通很重要,运动及书法等爱好也很有好处,此外,理解、陪伴等也不可缺少,没有一劳永逸的立竿见影的某种方式,能立马让你状态神勇,我也是一步步来的,我还将一步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