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六妙门养生法,门门都是上乘法
TUhjnbcbe - 2023/3/14 19:41:00

“六妙门”是内涵极其丰富的佛家功法,在养生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其中转移、随顺、寂止、妙观、返本、清净的六道养生之门,门门中有无数变化,功能全面,可以使人在修养心性,怡悦天年的“养生”之路上,获得无穷的妙趣。

“六妙门”以心身同步展开调摄、转化,使人从低级到高级,从外表到内心,从有执到无为,从而变烦恼为清净,恢复它的本来面目——生命的自在光明。

修习“六妙门”养生法,要确立对生命与社会的挚爱,真诚的追求,这样方能与养生之道协调,收到养生的效果。

数息门养生法

数息门养生功法分为三个步骤:先依数息基本法摄心归一,初步进入数息态;其次在数息态中起各种转移身心的观想,使超越原来的小我执着;最后在不断地超越中,以无心无为的任运心消泯数、息、观以及身心的各种感觉,使之进入坐忘的无我禅态,身心由此而获得大休息,大调整。具体功法如下:

1.基本法:依《略论“六妙门”修持法》中所述的数息法,进行从一至十的修习,并时时注意使身、息、心处于最佳的安适禅态。

2.转移法:基于人性常不离自我的小圈子,生命活力得不到舒展,因此须以修习转移法以进一步的扩展生命圈。方法是①进入数息态后,观想澄清无际的大海,其中有一朵端严妙丽的大莲花,逐渐开放,发出光彩。②观想自身高大庄严,端坐莲花之上,轻安怡悦,舒畅无比。③观想无边的虚空中,有无数的五彩祥云,形色各异,安处不动。④出息时,即数空中祥云,从一至十,从十至百,从百至千,数一朵就少一朵,到数尽时,便惟余一片虚明的蓝天,净空如洗,内心异常轻松。

3.忘我法:在转移法中,依次修习,到每次都使进入虚空无为禅态。此时不但没有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且连虚空也一并消失,惟有一片净明的觉受在心中连续执持。

修习到了第三步,便已完成了数息门的养生功法,应一直保持此一禅态,这对身心的健康与平衡极其有益。

随息门养生法

随息门的养生功理重在补养。是把大自然中的一切有益的“气”摄入体内,以补充后天的不足。修习此法,可以打通脉轮。修习时,忘掉一切,默契妙趣,使生命的活力更加充实。

具体方法:在空气新鲜的水边、林下、阳光或月光能照到的地方,结跏趺安然而坐,使身心宽松、适意。依以下次序修习:

1.进入随息禅态,稳持不动。

2.观想天地灵气从头顶随入息而缓缓进入身体,循中脉降至肚脐,稍停,然后把息心放下,使自然排出。

3.观想灵气逐渐明显而带有光明,进入息后气感从肚脐逐步降到一寸、二寸、三寸,直至到会阴为止。而且每次停顿的时间逐渐延长、并把身体虚化,完全进入光明与灵气相融的观境中。

4.安住于光明灵气中,不再随息,久久自我感觉消失,心与宇宙光明打成一片。此时即获得无量的生命能量,产生不可想象的生命奇观。

随息门的四个步骤修习方法,从补养生命开始,最后进入宇宙生命,是一个大幅度的超越法。修此法时,要注意节制过度的身心劳累,保证充足的物质能量。

止门养生法

止门的养生功理属于大休息止念的养护身心的范围。因人的思想总是比较被动地受外界的影响或因内心的各种无明冲动而起伏,从而整日继夜地消耗生命的能量,使有限的生命气机很快萎顿,失去光彩。止门基于此而进行一系列的休心养性。

1.对不应该进行的举动,无谓的心念应立即制止、放舍,使不随之而动。

2.对于不良的思维、生活等习惯,在认识的前提下,停止其连续,以致断除。

3.对于过去、未来的诸事应止其忆想,使心念常处在目前,既使处在目前,心念也是念念不停留,即不随境联想下去。

4.对于令人高兴、痛苦、烦恼等等刺激之事,都应心平气静地对待,止其过度的心理变化。

5.做任何事情时,应使心念专注其中,不令其漂移妄动。

6.心情不安稳时,应使心返归宁静适意之中。

7.每日应进行数次打坐,凝心入定,使心念得到大休息。

通过以上修习,在动与静的两方面都能使心念安然不动,内景常处空明之中。这是修心养性的绝妙之法,不但能治疗疾病,且能令人进入微妙的身心一体的禅态。进入止门的人,生活就如一潭湛然明净的水一样,特别宁静与舒畅。

观门养生法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症结,有的来自社会因素,有的是内在的妄执,使身心的活泼气机受到阻碍,甚至窒息而死。观门养生法旨在解开个体生命中的一切症结,从而使生命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改变,于是心灵就能绽出灿烂的光华。观门与止门一样,不一定在坐中修习,而是生活中的一切时候,都是可以修习的。观门分为以下几种:

1.超越身体的观察:观察身体的各种部分,分析其组成,如佛讲地、水、火、风的四大和合而成身;现代医学讲人体的各种微物质的构成等,从而明白身体是由假和而成,没有永恒不变的一个“我身”。这样观察可以打破对身体的过份执着,保持生理的自然规律。

2.超越心理的观察:人的心念是客观环境的反映,随着不同的环境而有差异。这念念生灭的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主宰的我体。因此佛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由于心念的可变化性,就可以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心灵的素质。这样在功行中,或生活里,对心念所反映的一切境界,就不会以为真实而产生妄执,使心理出现反常而入偏差。

3.超越社会的观察:社会是由个体的身心为主而形成的,社会的各种现象,就是佛所讲的共业性,它同样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是随着共业的规律而变化的。把自我超越之后,融人了整个社会,乃至宇宙,方圆成一个完善的真实的自我,从此也就不会被社会现象所迷而动乱心绪。

4.超越具体的人生实践的观察:一个人的事业、工作、家庭,以及爱好等,都需要精力去应付,去实践。如果在一切人生实践中,既能超越事务,不住着而生矛盾烦恼,又能很好地处理事务,善巧安排,这样的人生就轻松愉快、充满乐趣。

以上四点观门养生法,是养生中最要紧的部分,如果一个养生家达不到超越自我,也就不可能完善人格,圆满心智,趋向真实而高尚的人生!

还门养生法

养生到了较高层次,就要论及人生信念的归宿。现代的气功养生家很少言及人生的所归,失去了养生为人的真实念义。还门养生法,就是寻求人生信念,确立人生的归宿。而这一养生之道妙,不在于概念上的领受,完全要从自身的体悟中得到最真实的现量。因此信念的确立,不是由别人来决定,一定要自己来深化自身,然后获得超越与体入。其修习方法如下:

1.先在佛典、老庄等接近人生本质的理论上来建立一套指导自己的方法。

2.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地融会贯通,从外向内,逐渐脱出一切理论的束缚。

3.以自身的智慧力,直接照于事物与心体,从打破心物与建立心物等各方面来寻求人生最佳的信念。

4.由于观察的不断深化,从而改变了人类本身的器官的局限性与思维的片面性,打破了无明妄执后,呈出了人生宇宙最真实的面目,获证了真实的信念,确立了人生的归宿。

5.一旦有了真实的信念,确信自己所归的真实无谬,心灵就会非常地安宁,内心世界就变得庄严而广阔,就能够把身心乃至事业,修养等一切活动放进了这一信念中去。这样一举一动就含有无尽的力量,生命因此而放光,就呈现了“日日是好日”的自在洒脱的活泼人生。

还门养生之道是人类最需要的,没有这一信念的确立,纵使功夫最高,也无法得到真实的受用,生命也不能变得更美好。此门养生,是要理智的、认真的对待自身与社会,思考人生的因果现象与万物本体及人生归宿等问题,方有可能契入这一真实的信念之道。

六妙门修证全书—宋智明文集之二宋智明著京东¥71购买已下架

净门养生法

净门养生之法,是通过已经确立的信念去净化身心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优良人格完美的人。

净的修养是自觉的,并不在于什么理论的指导。体悟了真实的现量的人,就能使自身与外界绝对的统一与协调,常处于一元的禅态之中。因为世界存在的一切就是他自己,所以既不憎恶世间一切可恶之事,也不欣乐世间的一切美好之物,但又能积极地参与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伟大潮流,决不为个人自身的利益考虑,完全寄身于一体不二的世界之中,与天地同乐,也与天地同悲,彻底地超越自我,从而清除了心灵中一切邪恶自私的颠倒妄执,净化了无明,开显了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崇高品德。

一个人净化到了这一层次,就到了养生的上乘境界。他虽然不练什么功,而一举一动却包含了无量的功行,启示了无边的妙用,因为无为无不为的真俗不二的净体性德,使他永远生活在美妙的本地风光之中!(宋智明)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妙门养生法,门门都是上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