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如何看待钱学森晚年支持研究气功和人体科学
TUhjnbcbe - 2023/2/14 0:48:00

钱学森是国内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为中国的国防及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十年前,钱学森是国内响当当的大科学家。现在“钱学森”的名字依然能够在网络上收获大量的尊敬和崇拜。

很多人认为钱学森伟大,不过也有人说钱学森距离伟大还差一个至两个道歉。那两个道歉一个指的是他为亩产万斤找到了所谓的理论依据;另一个道歉指的是他在八十年代力挺特异功能等伪科学。像李一、王林这样的“特异功能大师”,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都是流窜街头的小神棍,由此可以想象八十年代特异功能在中华大地上的疯狂。

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或许不太明白为何一位大科学家去力挺特异功和亩产万斤。钱学森做出这样的事情与他所在时代背景下人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在我看来,钱学森力挺的亩产万斤及特异功能之所以能够造成很大的影响,与他的名气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人,不论有无名气,也不论他有多么辉煌的科学成就,总会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就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也犯过错误。

特异功能兴起时,不是没有人持反对意见,也有人站在钱学森的对立面,像何祚庥就坚定地将特异功能视为伪科学。钱学森也会犯错误,但是他的名气太大、威望太高,所以他的意见压倒了其他人的意见。他的立场促成了特异功能的滋生蔓延,也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依然有犯错误的科学家。那位有名的朱清时,在科学领域他的成就不可谓不高,可是他却将量子力学和佛扯到了一起。能够把量子力学和佛扯到一起,这不比相信特异功能高明多少。不同的是朱清时的立场抛出后遭到了舆论几乎一致的讨伐,而钱学森的相信特异功能获得了几乎一致的跟随。如果特异功能、亩产万斤没有造成太多恶劣的影响,钱学森的错误也会不为人所知。

三次论证亩产万斤

年,人造卫星研制工作还没有开始,“放卫星”在中国是一个生产领域的专用词,各地的高产记录不断被刷新。年6月8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斤”的浮夸报道,并将之称为“放出第一颗亩产卫星”。6月12日又放出第二颗卫星,声称实现小麦亩产斤。

这样的产量是明显违背常识的,但四天之后,钱学森就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科普文章为这颗卫星提供了“科学依据”:“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多斤或多斤,而是斤的20多倍!”

在此之前的年4月29日,钱学森已经在《人民日报》第7版发表文章《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阐述类似观点。

经过年的农业实践,“亩产万斤粮”的梦幻基本破灭,到年初春,大跃进的势头已有所减弱。钱学森仍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年第5期)重申高产量的理论可能性。“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作家吴晓波在文章中写到:“钱学森的论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们为各地大放卫星提供了充足的‘科学论证’,正是在这些文章发表后,‘粮食卫星’从亩产数千斤一下子窜升到了数万斤……对于年的那两篇论文以及所产生的后果,钱学森应该有道歉。这是一个‘档案社会’,人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越是大人物,所需负的责任自然越大。”

很多回答惨不忍睹,支持研究气功和支持气功是一回事吗?少了“研究”两字意思就完全变了。

钱老也许是出于自己研习气功,也许是被当时社会上一些气功现象所打动,总之觉得气功有研究价值,然后提出来可以去研究气功。他说了一定支持气功吗?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拉钱老出来为其站台,这才是居心叵测。

打个比方,有个神棍声称自己可以七七四十九天不吃不喝,并且当众表演。如果这个人的本事是真的,那么就打破了人体生理极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打破现有理论的现象可不得了,会导致现有理论被证伪,赶紧研究一下是怎么回事。于是科学家们请神棍过来配合实验,这次要严格的设定环境,即完全处于监控下,并且实验对象的身上还要装各种传感器来监测其生理指标。神棍当然会找借口拒绝,因为有些把戏不能玩了,等不到实验结束就会饥渴交加晕过去。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说科学家是在研究神棍,而不是在支持神棍。

所以成立气功研究学会没问题啊,有人认真研究总比没人研究只靠以讹传讹要好。怕的是名为研究实际在鼓吹,那就玷污了“研究”这两个字!

我接触气功,正是当年的气功热。当年的经历,还历历在目。

简单的说,通过练功,觉察到“外气”。具体的几个表现:

之一,在人群中,要求所有人闭眼,自发功练习。我同样闭着眼睛。而我的自发功,是从人群中一路穿行(退行),最后到了人群外。一路能够觉察我周围有“外气”,我有低头和左右移动躲避的行为。结果是,我的移动过程,至少经历了十几个人,没有碰触到任何一个人。

之二,在教练要求发外气时,隔着衣服,觉察我前面之人身上的特殊点。之后对方告诉我,那是“肌肉萎缩”的位置。

之三,在面对面,相隔1米开外,通过发放外气,检查(感觉)对方身上的不适位置(左腰腹部)。说对了以后,对方很惊异,说你怎么知道我这里不舒服。

之四,电梯里。进电梯后,有一阵突如其来的窒息感,让我喘不上气来。然后,随着几个人下电梯,这种感觉消失了。此类事情发生过几次,都是接近某人之后觉察到的。不同的人,会引起我不同部位的痛疼或不适。(后来我刻意封闭了这种对他人疾痛的感知,就再没有出现过了)

还有更神的,不写了。就上面这些,已经难以理解了。

不过第四条,最近看到过一种心理的“联觉”(特殊感知),看到数字就会闪烁颜色,还有就是触觉感知对方的不适,和我这个也是有点像的。

有过这些亲身经历,理解钱学森、朱清时的研究,很正常。用不同的方法探讨人的奥秘而已。你都不知道它存在,自然不会觉得应该想方设法去探讨。

钱学森,张震寰,朱清时,都是可以接触到人体特殊层面功能的人,要去研究,支持研究,很正常。

其实,当年那场气功热,有我这种特殊经历的人,绝非少数。

而且,我写的这些经历,都是有他人可以旁证的,确实存在的。人对于外界是有“体感”的。如果某人身体缺乏感知力,无法感觉到,那是某人的个人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

说句类似的话,有人有音乐天才,你怎么没有?有人有绘画天才,你怎么没有?有人是体操天才,体育运动天才,你咋没有?更多的数学天才,物理天才,语言天才,制造业天才,怎么不是你?!

说白了,人各有异,各安天命,不要滥加指责别人!那是你不行!

钱学森支持研究,因为存在,奇妙,特别,值得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看待钱学森晚年支持研究气功和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