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本无偏”这是对已进入气功之门的人来说的。初涉气功的人,由于姿势的不规范和用意不当,在气功修炼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弄得浑身难受,从而对气功产生恐惧感,弃之不练,落个半途而废,只有望气功而兴叹。
下面就鄙人的一点体会,谈谈常见的几种出偏症状及纠正方法。
一、气聚头顶:这是由于用意过重、紧张或急于求成等原因造成的。症状是头胀,上面象压了块石头,抬不起头,用气下引也难以解决。这些情况往往出现在那些办事认真、性急、练功时又很死板、虔诚、不灵活的人身上。
纠正方法:①自我纠正法:全身放松,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吸满气,把气吸到头顶部位,以上几个动作同时进行,然后猛的一睁眼(注意只是睁眼,别圆瞪或怒张),与此同时舌尖放下并呼气,内视下丹田,全身一下子放松,使气沉入下丹田(注意气象重物似的下沉,而不是压下去,不然的话,气会象水中之冰一样按下去之后还会浮上来),这样连续做几次即可。
②帮助别人纠正法:五指并拢,掌心内凹,呈空心状,用掌在患者头部轻轻拍击,并发出声音,注意别用实心掌拍击百会穴,以免出现问题。拍击一阵后,再用侧掌在后脖颈靠玉枕处象剁肉似的剁,这时可以听到前面牙齿的叩击声。剁完后津液增多,不要吐掉,应咽下去,最后用手对脖颈两侧按摩揉捏几下,再用手拍几下双肩,即可使气顺下,患者会感到头顶象卸下重物似猛地一松。
二、气聚眉心:这是由于意守上丹田用意过重造成的。症状是气聚上丹田不走,眉心发胀,眼睁开了想闭上,闭上了又想睁开,头隐隐作痛,象要炸开似的,很难受。
纠正方法是找位气功师用剑指沿任脉向下导气,把气顺下来就行了。自己也可以用意守下丹田或分散注意力、加大运动量来纠正。
三、气聚膻中:其症状是气聚中丹田不走,一坐下来就难受,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囗堵着,有压迫感。这是由于练功时呼吸不得法,盲目追求深、匀、细、长的呼吸境界,吸气时过分用力,强求逆式呼吸而造成的;也有因练功时衣带紧束,影响呼吸时胸腹腔的运动,导致气滞于胸胁而感到呼吸不顺。
纠正方法:练功前宽松衣带,双脚自然站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重叠贴在胸部膻中穴上,作顺时针圆圈按摩,然后换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作逆时针圆圈按摩,各做八十一次。另一种方法是请别人用剑指,指尖向下,往下导气,患者内视气由中丹田沉入下丹田即可。
四、练功受惊:在练功过程中受到人为的惊吓,感觉气散、浑身无力,心悸不安。遇到此种情况后,应微闭双目,齿轻合,唇微张,舌抵上腭,倒吸一囗气,同时发齿音,念“嘶”字音,吸气入腹,发音要短促而急,散乱之气即可复聚,不归元之气也可返回丹田。念的次数,以有气归丹田感为度。
另外,也可在受惊之后,两手十指相对放在颈后,以掌将耳翼向前压状,以手的中指和食指敲打风府穴做鸣天鼓十次;或受惊之后,不要终止练功,也不要睁眼,头别动,眼珠慢慢向左看,至极点后恢复正前方,连续四次,而后再向右看,至极点后恢复正前方,连续四次,如此即可恢复宁静状态。
以上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若想在练功中少出偏差,一般应在有经验者指导下练功,要循序渐进,别急于求成。应以健身养生为目的,别去盲目追求什么特殊功能,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
另外,练功者还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气质选择功法。如急躁易怒、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者,应以武术气功或动功为主;善于忍耐、反应缓慢、安静稳定者,应以养气功或静功为主。
选好了适合自己的功法,就等于找到了练功的捷径,这样就会少出现偏差,而自己的功能功力还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也不会出现“气功是个宝,就是练不了”的情况了。(王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