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郑州大学举办2022年一带一路健身气
TUhjnbcbe - 2022/9/6 8:43:00

4月23日,由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办,郑州大学承办的年“一带一路”健身气功民心通大讲堂拉开帷幕。

郑州大学举办年“一带一路”健身气功民心通大讲堂

开幕式在体育学院(校本部)举行,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席郭洪峰线上出席,校*委副书记、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吴宏阳,副校长、体育学部部长张倩红现场出席。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体育师生(校本部)师生在现场参加,“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身气功爱好者在线参加。开幕式由张倩红主持。

吴宏阳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大讲堂活动的开启表示祝贺。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桥梁,各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彰显了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健身气功源于中国,造福世界”,开展这次活动旨在贯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通过民心通大讲堂这一特殊的载体,为世界贡献中国健康方案。他表示,作为大讲堂的承办方,郑州大学将全力保障活动顺利高效举办,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所收获,学校也将以此项活动为契机,深度参与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郑州大学的贡献。

郭洪峰讲话。他指出,自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多年的成功实践和建设成果表明,丝路精神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本次大讲堂将进一步弘扬丝路精神,让每一位亲历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他希望以本次大讲堂为契机,让“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健身气功同仁携起手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邵杰以“‘气’与中国语言文化”为主题进行开班第一讲。他详细阐述了“气”作为物质实体、思想观念和生命形态三者各自演进,又互相交融,共同承载着丰厚而绵长的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是中国文化的优秀名片与中国形象的优良展现,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世界了解中国提供良好的范例。

线上活动

据悉,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确立的62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养生活动。“一带一路”健身气功民心通大讲堂创办于年,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健身气功爱好者数万人次直接参与。本次大讲堂从今年4月份持续到11月份,共开展8期文化讲座、8期功法培训,还包括主题征文、交流沙龙等活动内容,所有活动均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

拓展阅读: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前身是年成立的郑州大学体育教学部,年郑州工业大学(年建校)、河南医科大学(年建校,前身是年成立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两校体育教学部并入后成立郑州大学体育系,年9月30日经学校批准更名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并沿用至今。

体育学院(校本部)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教辅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36人、讲师46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硕士学位者54人、教师在读博士学位者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3人。

目前,学院有兼职PI(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营养学专家David教授)教授1人,学科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其中1人为公共体育组副组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4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组”评审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3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3人、全国化工行业群体先进个人1人;国际华人体育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亚洲健康运动学会理事1人、《JournalofGerontology:BiologicalSciences》杂志副主编1人、《IntegrativeZoology》编委1人、《亚洲健康运动杂志》编委1人;国际荷球联合会委员1人、亚洲荷球联合会副秘书长1人、中国越野行走协会学校分会副主席1人;国家荷球队主教练1人、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国家级教练员1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9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常务理事1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副秘书长1人、中国化工体协副主席1人、全国化工高校体协秘书长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学标兵5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员3人;郑州市优秀教师2人、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13人等。

学院以创建研究型一流体育学院为办学定位,对接国际标准和对标国内一流,强化专业建设水平,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和一流课程打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凝练“两强两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思想觉悟和运动技术水平高)专业特色等措施,推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现设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和两个公共体育教研部,现有体育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河南省特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两个本科专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和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科学),以及体育硕士课程班,现有在校本科生余人、全日制硕士生余人、博士生21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

学院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建工作、思想*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目前,全院师生秉承“求是担当”的校训,坚持“厚德、博学、强体、创新”的院训,发扬“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和“勿忘人民”的郑大情怀,紧紧抓住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以“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为己任,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核心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和体育竞赛为两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体育学科和体育学院,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州大学举办2022年一带一路健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