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吸功简介
TUhjnbcbe - 2022/8/23 8:57:00

基本含义

一吸功,又名一息功,指在呼吸的练习中,旨在实现和保持只吸不呼的炼气方法。一吸,指以鼻吸入空气,一直地吸,长吸不已,只吸不呼。

然而,与一吸相对应的还有一呼,以使体内气体向体外获得排放,但现在不是通过口鼻,而是通过身体其他方式和渠道进行。一呼一吸为一息,这一息仍在,只是发生了某些变化。有鉴于此,一吸功又可名为一息功。

专致呼吸、只吸不呼是一吸功的基本特征,其生成汲取了传统气功的丰厚营养。中华气功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就在于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合一。一吸功之专致呼吸,意在三调中撷取出调息作为主业,在此永久驻扎以安身立命;一吸功之只吸不呼,又把吸在调息中采摘出来,单独进行打磨,以开辟出呼吸的另一重天地。

一吸功具有两项基本价值:第一是方法上的价值,即围绕着呼吸质量的提高,以长吸为抓手,渐次走向只吸不呼;第二是功境上的价值,即达成的只吸不呼,是为练习者所乐受的功态,因而也就是练习者的良善之物。达成只吸不呼之前,一吸功是方法;达成只吸不呼之后,一吸功是功境,同时还是保持和提高只吸不呼质量的方法。

气与气感,是气功研究中的核心命题和基本概念,其含义却在气功界存在巨大分歧。这里的气感,顾名思义,指对气的感觉。这里的气,主要是从感觉为基础的角度解释,指人体中包括吸入空气在内的物质流动。人体内的物质,从小的到大的,从内的到外的,本身质地都很柔软,它们的相互依存,并沿着人身特定的线路相互传导,构成了一道物质的或能量的流水线,这种人体物流在气功功法的作用下得到了强化后,在气功练习中被意识所感知——气感由此而产生。

初级入门

身形上用浑圆桩。虽然站、坐、行三种基本身形都可以作为一吸功的载体,可在练习中被任意选用。但从更能着气的角度,坐优于行,站优于坐。在站桩中,浑圆桩功形较为定型和成熟,很适合于一吸功。但卧式身形,目前看来,不适合一吸功。

为了更好地生气、增气和行气,一吸功在身形上有特殊要求:第一,双手尽量外伸作抱大圆状;第二,双手十指与双脚十趾尽力内扣;第三,极限的腹式呼吸和提肛运动;第四,身姿有提抻展翔般的待飞态势。

呼吸上,从自然呼吸到长吸短呼再到只吸不呼,三个阶段依次呈现。前两阶段为筑基阶段,最后为功成阶段或门内阶段。自然呼吸按气功的要求进行,主要是做到细、长、慢、匀、深;一段时间练习后,呼吸状况得到了良好改善,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练习。在长吸短呼中,重在长吸,使长吸越来越长,而不必过多留意短呼,因为重视的容易获得,忽视的容易失去。当长吸足够长时,第三个阶段只吸不呼自然会到来。

在意念上,实行意对气的主宰。现代生命科学证实:意念与生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气的一切方面,包括条件、生成、增强、聚集、运行等,意念都有很大的决定性空间,可以通过密布全身的神经系统下达各种有效指令,操持着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意对气的主宰有很多内容,但其中关键是意念的返身内视。人意念像只万能的上帝之手,一旦从外部进入人内在世界,回归自我,就会完美地做到以意御气,意气合一。更简单通俗地说,一心一意地练习,则只吸不呼可成。

气越百会是达成只吸不呼的标志性节点。气感在练习初期的某个时刻开始出现,随时间推移,有麻、辣、酸、胀、痒、绵等感觉,一般于后部呈点状分布,此起彼伏,然后逐渐扩展、融合和连接,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并在意念的率领和操控下,由人身背面自下而上地向前推进,渐次到达人身最高处百会穴后顺势而下,致气瀑悬于面,并继续沿呈抱圆状的两手臂外侧延伸,直至融于脚下。其中,气越百会,是呼吸过程中质的变化,在此实现了从长吸短呼到只吸不呼的转变。

诸多斟酌

一吸功,改变了传统呼吸习惯,是在气功领域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作为气功园地中的新品种,目前还处于幼苗生长阶段。

一吸功不同往常的呼吸,进而导致气与气感的异常强大——身体上的这种变化,为一吸功所特别导致的,因而是一吸功所以具有特殊功效的原发动力和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是一吸功是非善恶的策源地。——因为人体的这种变化从未有过,所以不得不慎重对待,多加考量。

一方面,一吸功不仅具有气功的一般功效——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开发潜能,而且还使这些功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强化,更为这些功效,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一吸功自身有待开发的功效价值,决定着其生命力的状况和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作为事关人体方面的新生事物,一吸功的运用和推广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特别对那些可能存在的各种副作用所展示的前期征兆,要高度警惕。为此,在一吸功的练习中,切不可贪功冒进,而必须取保守之道,如:摸着石头过河,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感觉异常立刻停止……。至于那些可能的尚不为所知的副作用,要靠未来的练习实践和科学研究来解答。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吸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