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道家七心活气功,被称为武当的金钟罩传
TUhjnbcbe - 2022/8/5 16:27:00
彭洋出诊时间 http://m.39.net/news/a_9249059.html

武当七心(七星)活气功传承于明末清初昆阳子真人(?-)传熊德安,后传子熊玉廷,玉廷传弟子达年和尚,达年和尚传李升廷,李升廷广传李青山、葛艮香、隆焕明、李继周、李继斌、杨根深等,后传至今。至李升庭(-)一支传承已有多年。李升庭死于文革,大量珍贵功法因而失传。幸好李升庭因人施教,各亲传弟子中都有秘授绝技。如武汉市28位亲传弟子中陶德明(己故)身怀本门伤科骨科、病功、硬气功绝技;沔阳小弟子高道成(今80岁)就秘授坐卧功、病功、七星练功图谱等;还有传承师门嫡派武术、功夫的李天佑等。目前已知该门派现存有武当七心(七星)活气功、硬气功、坐卧功(静功)以及实战秘技、中医、骨科、伤科等秘法。该门派功法刚柔并济,在武当诸多传承中有鲜明的特点。


  “熊门七心活气功”,简称“活气功”,是武当派气功的一种,类似“金钟罩”、“铁布衫”功夫,属上乘内功。它和邓钟山所创的武当“功家南派”中的“扳功”一样,“上劲”后,身硬如铁板,但练功方法不同.“活气功”的炼气方法,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清代熊德山所创,与武术相结合,有健体防身双重作用。


  特点与理论:将武术、气功融为一体,动作淳朴健美、易学易练,运动量可大可小,练功不出偏差,无副作用。何谓“七心”?一说此功的练法主要有正七个中心内容和副七个中心内容;二说此功在人身上主要练七个重要部位,以这七个重要部位为中心,故称“七心”何谓“活气功”?因此功是通过练呼吸,动作引导,拍打等方法(一般不须意念,精神集中练功即可),可使全身气血畅行无阻。正如师辈所言:活气功主要能活气活血。它可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畅通百脉,强身治病,称之为活气功也无差。另,经过长期锻炼此功,人体内的潜力被调动起来,真气日渐充盛。除上言七个中心部位外,全身肌肉血脉和筋骨间,以及五脏六腑都储存有大量内气。此功是动中获静,刚柔相济,不须意念,内气可循经运行,便可击打身上。若使大喝一声,其避坚力合爆发力更是无穷。内气不须意念运行,而自充盈全身,故称“活气功”,这也是一个解说。“活气功”的三大作用

一:治病奇效,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对许多疾病可不药而愈。如慢性鼻炎,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跌打淤积,神经衰弱和五脏六腑各种慢性疾病,只要肯坚持练习,可获得理想效果。二:健身益寿,练此功者,长年不感冒,肠胃功能好,饭量大,此功用的停闭呼吸法,吸气-闭气-呼气,闭气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和深刻意义。三:内助武术:习拳棒刀枪者,得此术不但中气充沛,力量强大,而且身硬如铁,防身之用不言而喻了。正如少林洪会禅师曰“呼吸之功,可以使气贯穿周身。故有鼓气胸肋腹首等处,令人用坚木铁棍猛击,而不觉其痛苦者,由于气之鼓注包罗故也。练功中可以并练铁头功,铁神功,铁臂功,铁指功,铁掌功等,对武术作用真谓无穷。“七心活血功”共有十四功,又分为正七功和副七功,正气功专练全身之气,可防病,治病,调动内气畅行全身;副七功加强和巩固正七功的力量,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和锻炼内力。使人更加壮实,硬朗,内功更深一层。
  该功以“正七把”为基础,通过练功激发七个要穴,即头顶心、前心、后心、两手心、两脚心;“副七把”为辅助功,进一步加强各部位的锻炼;“后五把”是练完正副十四把,封口时所练的功法,亦称“封口把”。
  特技与练功法:可增强全身爆发力,祛病延年,强身健体,且能培养抗击打能力,提高武术技击水平。
  有人分为共有十九式,俗称为十九个把子,分为“正七把”、“副七把”、“后五把”(海底捞月、双凤朝阳、金狮摇头、霸王举鼎、贴壁靠山、朝阳打睡、百鸡蹲窝)。

七心活气功,是传统的动功功法。本功法运动量大,更适宜青少年锻炼。


  第一节 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又称“平气”动作。具体做法:两腿直立并拢,两手自然下垂放腿侧,身躯正直,身心俱要放松,两目平视。两手握拳,拳心向上,两拳并排置于二两乳下,拳尖相对。然后两拳向两侧平划分开,并同时吸气,拳心仍向上。接着收拳轻击两胁,击时拳心仍向上,并同时呼气(图2—1)。呼气后,由拳变掌自两胁向下分开,边吸气。两掌边向外上缓慢画圈,上举超过头顶,两掌心相对。然后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慢慢将双手降至


  一功:气行下丹田(小腹区)


  准备动作后,左手叉腰,四指紧贴腰部,拇指朝前,虎口向下,右手伸向右侧,掌心向下,掌背与肩平,上身也右侧微仰,眼望右手指(图2—3)。接着右手往下压,同时吸气,弯腰。右手继续下压,绕过两脚尖,从左侧上来,变掌心向上,经左至头左上方,掌心朝前变手指为虎爪形用力带于右耳边(同耳平),同时呼气(图2—4)。连做七至十次,换右叉腰,动作同前,次数要相等。


  要点:弯腰时两膝不能曲。

 二功:气行上丹田


  平气后的双手仰掌端平往上托至头顶前,接着带下左耳边(同一把一样,但此把双手齐带),同时呼气。然后右掌变熊掌,左掌变鹰爪状。下身不动,上身左转,右手亦向左转与肩平,左手向右后转。然后左右手同时向右侧甩动,两手平右肩,手心向下。随即向前弯腰,胸部向前下方。带动双手掌下压,掌心向下,贴近地面时两手下垂成鹰爪状,同时吸气(图2—5)。吸气后上身缓缓直起,两鹰爪手缓缓拉上至头顶,之后又向两耳旁用力打带,与耳平行,掌心朝前成虎爪状,同时呼气(图2—6)。呼气毕,换左手变熊掌,右手变鹰爪状,重复上法。左右手交替轮换锻炼,时间不论,适可而止。


  要点:弯腰吸气时两膝不能曲。


  三功:气行背路(背部、腰部)


  平气时两脚平拢、双手向两侧伸展与肩平,掌心向下,下蹲吸气(图2—7)。接着两手握拳,拳心向上,两肘紧贴胸部,拳头须平拢、右脚朝右侧移成弓箭步,两手端平,自左侧方向起转动(旋转),同时挺胸并稍后仰(图2—8)。两肘以两胁为点,由上往下旋转三至四次后,左脚向右脚靠拢立正,同时做平气动作。转换左侧左弓步,呼吸动作一样。左右侧各做三至四次即可。


  要点:此节全靠闭气。


  四功:气行四肢


  平气动作结束在呼气的同时,左脚移向左前方与肩宽,左手握拳,拳心向上,贴近左小腹处;右手五指自然并拢,往右侧甩动;弯腰向右转90度,然后右手甩摆至左脚尖,此时始吸气,胸部也转向正前方同时直腰挺胸(图2—9),掌心朝前。掌指朝天,眼看右掌;接着右掌变握拳,小臂回至右肩旁。拳尖朝下。猛朝左膝前打,同时呼气(图2—10)。右拳又变掌向右侧甩动,如前法重做第二次,连续七至十次,屏气收左脚,换出对侧手脚亦如前法做七至十次.次数要相等。


  要点:吸气和呼气时两膝不能曲。


  五功:气行头顶(本门称头顶为天平)


  立正姿势,平气动作后上身向前倾斜,


  坐式,两腿自然伸直,双脚夹或钩住一物均可。完成平气动作后,两手握拳拍击小腹,然后上身后仰与地面平行或稍倾斜,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腹傍。掌心向上;双掌外展,同时吸气(图2—13)。吸气后,


  七功:气行心部(又称心功)


  备一根圆木棍,长1米左右,直径25毫米。平气后手持木棍,与墙壁或树木相隔一定距离,木棍一端抵撑于剑突下,另一端抵于端壁或树木,木棍与地面平行。两手自然下垂成鹰爪。动作和呼吸等均与五式同(图2—15)。


  要点:练习此式的次数要逐渐增多,适当为度,不要勉强。

第三节 副七功


  一功:霸王举鼎


  平气后两脚站立与肩宽,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之后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向下。上身向前弯,两手掌也随之到两脚尖,掌心相对,手指曲胸,同时吸气(图2—16)。再缓缓挺起上身,两手掌慢慢用劲上拉,曲臂拉至


  要点:此功视身体状况和自己功底而定,次数不限。


  二功:凤凰插毛


  平气动作后两脚站立与肩宽,左上臂向外平举,前臂内弯与上臂成九十度,手掌达头左上方,掌心向外,举手之时一并吸气。右手端平齐胸,掌心向下,手肘要直,左右来回用力甩摆三至五次,上身稍向右侧,作平气动作,同时正身。换手,


  三功:金鸡抖力


  平气动作后,两脚站立与肩宽,两手握拳置两胁处,吸气。接着右手变熊掌平于胸前向左前方推出。掌心向前(图2—19)。推出后肩部用抖劲带动手臂来回伸缩四至五次。然后右手变拳向右侧平拉开,同时再吸气。继拍击腋下,并呼气。换左手如右手法练一次。之后双手齐出练一次(图2—20)。如此反复数次,以平气动作结束。


  要点:练此功肩部不能板滞,要松活。


  四功:霸王撤鞭


  平气动作后两脚站立与肩宽,下蹲马步。两手掌放左腰旁,掌心向下,接着双掌抓拳带过右侧,同时吸气(图2—21)。然后双拳由右向左侧甩动,左拳往左侧格摆,拳尖向上,拳与肩平,肘对左膝;右拳拍击腋下,拳心向上,同时呼气(图2—22)。再换方向、两掌从右腰傍往左带,方法如前,反复进行多次,适当为度。


  要点:练左侧时,吸气时左脚要同时自然抬起,呼气时左脚同时踏回原位。练右侧法同左侧。

 五功:双凤朝阳


  平气动作后两手握拳放于腰部或胁部,吸气,右手变掌向头上直推,指尖向上,掌心向左,同时呼气(图2—23)。呼气后,右手向左侧摆动尺许,收回原状再吸气;吸气后右掌变熊掌垂直缓缓拉向


  六功:*龙缠腰


  平气动作后右手成掌向右下甩出,掌心斜向下,同时吸气(图2—25)。左手交又在右手之上,往两边来回甩动四至五次(图2—26)。平气动作还原,换方向练左侧,


  七功:金鸡拍肚


  平气动作后两手握拳置胁下,吸气,右手变熊掌向左前方推出,掌心向前,同时呼气(图2—27)。然后掌指伸直,摆正右前方,掌心向小腹,同时吸气;接着右掌拍击小腹,同时呼气。换练左手,方法如上。左手收回后,再吸气,双手变熊掌向前方同时推出,掌心向前,也同时呼气(图2—28)。呼气后两手掌向两侧分开同肩宽,同时吸气;接着双掌如上法拍击小腹,同时呼气。上法反复进行五、六次。


  要点:拍击小腹时,小腹要用力对抗;


  第四节 活气功呼吸方法


  “活气功”的呼吸方法是口吸鼻呼,而且呼吸大都要配合动作。不论吸气或呼气都要短促有力,因呼吸时声音震动,所以前人称“抖进抖出”。吸气时舌抵上腭,口唇微圆,气吸进后要闭着,不能吞下。当要呼气时,口内的气从鼻中喷出,呼气必须短快有劲,要有轻松活跃感。练到一定程度,呼吸不但有劲,而且声音时常清脆响亮。


  第五节 注意事项


  1.初学者,吸气不要吸满,以免闭不住将气吞下。


  2.呼吸运气要注意配合姿势和动作的准确,因姿势和动作有导引气的


  4.初练此功者禁吃生冷和刺激性温燥东西,如辣椒、胡椒、*牛肉、公鸡等。


  5.初学此功者,禁房事三个月。


  6.白天十二点和晚上十二点,禁练此功,其他时间都可以练,早晨为佳。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家七心活气功,被称为武当的金钟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