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郭林气功行功中手的ldquo六摆法
TUhjnbcbe - 2022/6/20 15:12:00
编者按:郭林气功的行功要点在于摆手、迈步、呼吸、意念、转腰转头,只要做准确、做到位,肯定有疗效!大雨老师根据学功、练功过程中的体会,从“摆手、迈步、呼吸、意念”四个方面分享心得,希望给新人启迪、也希望更多的功友来分享自己的练功心得,帮助更多的人。

我自年3月学功之后,练功七年,期间学功五次。前面几年每天锻炼4-5小时,后面因疫情关系,减少到1-2小时。刚开始学功,感觉很简单,只要按照老师教的,书本写的,依样画葫芦就可练出效果,可是疗效却不是十分满意。后来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我看了前辈老师分享的经验,并在维护《康复小宝》过程中,阅读一些原创,才感觉稍微有点入门了。

在郭林气功的行功中,手的摆动位置、幅度、轻重起着重要作用,两手自然、放松、有节律地摆动,是走好行功的关键之一。

一、尊重原创,领会动作要领

我在习练郭林气功之后,阅读过郭林老师、陶秉福、陈秀坤等前辈们写的书籍,从中吸取原创精髓,才走出自己的郭林气功势子。

在原创书籍中,描述摆手方法,主要有二类。

第一类,在八十年代初,由郭林老师主编或主讲的原创,描述相对简单扼要。如:年郭林老师主编的《新气功疗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6页,关于手的摆动一节中描述“当迈左脚,脚跟着地时,右手在中丹田,左手在左胯边,当左脚放平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逐渐转移至左脚,左手开始向中丹田摆动,右手从中丹田前开始向右胯边移动….手臂及手的摆动要自然,肩、肘、腕诸关节都要放松,腋下要空虚,臂要保持弧形,不要僵直,否则将影响气血运行。

第二类,郭林老师的弟子编纂的书籍,如:年陶秉福主编的《郭林新气功》(金盾出版社)第35页,对双手的摆动导引法的描述,几乎与前者一模一样,只是增加了双手在摆动时,手与中丹田相距3寸,与胯相距5-8寸时,双手内劳宫穴均向着身体,并且阐述了手摆动到中丹田时是导引阴经,摆动到胯旁时是导引阳经,双手左、右、中间的不停摆动,可以调整阴阳经脉失调。

在年陶秉福主编的《新版郭林新气功》(同心出版社)第70页,描述摆手要领时,摆动时,手与中丹田和两胯的距离分别用10cm和15-20cm表示,还增加了摆手的补与泻的辩证。

在年陈秀坤主编的《健身抗癌——郭林气功》(人民出版社)第55页,自然行功章节中用十三个小点描述,摆手的动作、位置、幅度和手腕等放松方法,并用实例详细说明手指、手心的朝向决定补泻等。

二、行功中手的“六摆法”

根据郭林老师与弟子们撰写的原创,汇总前辈老师的方法,可把摆手方法总结为“六摆”——上下摆、前后摆、左右摆、摸着摆,如钟摆、辩证摆。

1、上下摆

指双手在摆动时,有上下之分,原创书籍描述,摆手在中丹田和环跳穴之间。中丹田在肚脐一寸半处的气海穴,环跳穴在臀部的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两个穴位有高低上下之别。两手来回在两个穴位摆动,中丹田比环跳穴的位置高,即上下摆。

注意事项:摆手时,最上,手的下沿(小指)不高于中丹田;最下,就是小臂略向内弯曲有弧度、手臂自然下垂的位置,根据各人手臂长短、位置略有不同。

2、前后摆

指双手在摆动时,有前后之分,一手在中丹田前10CM左右,另一手在环跳穴旁边15-20cm左右,中丹田在身体的前面,环跳穴在身体的侧后方,故是前后摆。

注意事项,前摆的终点在中丹田前面,后摆不在对应的胯后,而是在环跳穴边上,一般手不超后背的平行线。摆手应到位,保证调整阴阳和导引归丹。

作者:大雨编辑校对:ZAD潘锦富大雨图片来源:图怪兽转载请注明《康复小宝》
1
查看完整版本: 郭林气功行功中手的ldquo六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