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论练什么,ldquo筑基rdqu
TUhjnbcbe - 2022/6/19 15:28:00
在我国最早的古典文集和历史文献《尚书》中提到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等“五福”中,不仅把健康作为重要指标,而且把长寿作为其首选。道家鼻祖老子更是把“长生久视”作为养生修炼的最高目标来追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道教具有不死的思想,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这种“不死”是指活到应该享受的年龄称“享尽天年”。然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神经衰弱……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亚健康状况日益严重(博思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达70%),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大敌和死亡第一杀手。在以往的教学和做电视节目时,学员和编导往往见面就问:“老师这个功法一天能学的会吗?”“老师我有×××病,练功能练好吗?”,“有没有一招治疗颈肩痛的练习?”。也就是说,大家都喜欢追求短平快的练习方式。只重视练功的即刻疗效,而不重视其练功过程;只青睐功法练习,而忽视基础修炼;只注重外在的活动,而缺乏内心的修炼。这些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西方社会“快餐文化”的浸入不无干系,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是见效甚微的。因为传统养生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长期享受练习过程,来达到身心调节的目的,并结合学习养生知识、建立养生理念、实践科学的生活方式来达到防未病作用的,这需要练习者清虚静定的潜心修炼,进而用心来体会身心灵的结合。许多学员在提问时说“老师,手摆到这里对吗?”“呼吸和动作怎么配合?”“提踵怎么能站稳?”……但实际上,大家急于想解决的、具体的问题,80%以上都源于功底不扎实,练习方法没掌握。古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身形不正确,动作不协调,气感不充盈,呼吸不规律,意念不专一。那么,又如何能通过练习获得“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览”(老子,《道德经》)的练功境界,进而获得良好的祛病健身效果呢?为此,我们创编了《养生筑基功》。筑基,来自道教内丹术语,指内丹修炼的准备和打基础阶段。内练之初,需要先修复身体,补充精、气、神三宝,使体内三宝充足旺盛,犹如构筑房屋先奠基础;中医,指气功锻炼法中的奠定基础阶段。通过调神(收心、止念、内视、守窍)、调气(调节内外呼吸、通调奇经八脉)、调精(保精、补精)等法,逐渐积累使之精满、气足、神旺。在基础坚实的情况下进行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养生筑基功就是借鉴了内丹的修炼理念和中医的练习手段,是以打好基础、提高功力为目的的一种修炼。以中正安舒的身体姿势和柔缓圆匀的身体动作为基础,以悠匀细缓的呼吸为动力,以绵绵若存的意守为核心,以意、气、形三者完美结合为目的自我练习,培养练习者:(1)塑造正确合理、放松自然的身形,协调自如、圆匀柔缓的动作,建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动作定型;(2)掌握自然流畅、悠匀细缓的呼吸方法,提高调节呼吸节奏的能力,学会调控意念、提高运用意识的能力;(3)形成“静似秋月夜,动如柳随风”的练功意境,加强气感体验,增加对气的正确认识和敏感性,为进一步练习各种养生功法和太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是追求开天目和激发特异功能等不切实际的妄想的奇功异方。尤其对于传统养生术的初学者,养生筑基功,还是练习腹式呼吸的绝佳桩功。在挖掘整理古人的收心、止念、内视、守窍、吐纳、周天、保精、补精的基础上,我们巧妙地设置了“调理后天”、“补益先天”、“开合拉气”、“博采天阳”、“气贯百会”、“广纳地阴”、“气归丹田”和“意行任督”等环节。很好地避免了以往桩功目的不明确、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和容易“着相(出偏)”的问题。并通过:拉气、采气、蓄气、行气等方法的运用,结合凝神、调息,让练习者在享受练功过程的同时,形成中正安舒的身体姿态、上下协调的动力定型、松沉自然的充盈气感和如沐春风的愉悦心境,进而获得净化大脑、放松精神、调节植物神经、畅通气血、壮中补元的练功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广大的爱好者通过长期的“筑基”练习,筑牢“意气形”三调合一的基础,进而享受终身。这套桩功是我和我的老师——导引养生功的创编者,张广德教授,共同倾注心血,形成的这一原理科学、方法简便、过程顺畅、效果显著和安全可靠的基础练习,使练习者有得练、喜欢练、有收获,这样才能在取得效果、享受过程当中,提高功力。现在,《养生筑基功》正在我的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论练什么,ldquo筑基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