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麦湾琐憶武林人物篇八旬犹尚习武乐一一
TUhjnbcbe - 2022/5/29 17:14:00

当您走进麦湾琐憶空间,触摸流年是否感慨万千?

回首华年,梦想的耕田是否长满阅历的感悟和人生的流连?

请留下您,美好的昨天和今天的笑颜

八旬犹尚习武乐

一一记民间武林高手李宝明

文/令陆胤

武山自古民皆尚武,高手层出不穷,更有一些佼佼者胸怀大志,投身报国,彪炳青史。如宋代王君万、元代汪惟永、明代周绅、清代张文瀚,投身革命事业的郭化如、赵西武、王廷杰、王忠贵、车来宝等,以及声名远播、为武山武术发展或为“武术之乡”名片更加靓丽而作出重要贡献的张鸿谋、张世荣、杜兴正、令树林、包奇珍、康忠保、张飞鹏、张飞虎、张含亮等。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拳师,由于种种因缘,未能走进英雄之列,未能成为耀眼的“武星”,但是,他们仍然身怀绝技,在武术人生中放射出熠熠光辉,成为众多武术爱好者仰慕的对象,成为武山武术之乡一颗坚固的基石。李宝明就是这样的一个民间高手。

李宝明,年出生于城关镇韩川村,铁匠出身,善制兵器,熔炉修艺匠,武功传梓里。12岁开始学拳,先后师从拳师张克明(他父亲的结拜兄弟)学了扭丝棍、菩萨棍,韩忠学了流星锤、穗子,元把式韩元庆学了梅花枪、八谱传,张把式张喜和(又名张世荣)学了长三步、护膝锤、排子棍,韩景文学了混元刀、大刀,韩俊武学了双头。与“红脸”的徒弟交流学习了梅花锤(拳)、梅花棍、梅花枪、小红拳、神枪棍、换手棍等武术套路。李宝明与半屲上杜召生是大名鼎鼎的张把式最小的俩徒弟。

李宝明学武功,不但得到父亲的鼎力支持,而且悟性好,善思善学,勤于用功,寒暑不易。他基本功练得刻苦扎实,每天坚持练单杠,举石担,打铁器(以兵器为主),踢拿摔打,晨起腾空翻,一次能连续翻30多下。他的穗子练到了能从房檐底下逐个把滴水顶上而不损坏的水平。为练好穗子,把村上梨园里的几棵梨树打死了。九节鞭前端拴了一尺半长的生牛皮,以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在修剪苹果树时,用九节鞭前的牛皮梢子把高处粗约一公分的树枝劈下来。套路熟悉,又善于灵活拆招习练,招法变化多端,令对手防不胜防。他坚信只有把招式和功夫结合起来,才能练成真正的武术,走出花拳绣腿的圈子。只有谨遵师训把修身修心和习武练功相结合,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武术家。他说:“武术的核心是技击,但不是为了打架。武术是强身健体的最好方法,也是磨炼意志、个人修行的一种极好方式,更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全民练武就能强壮民族。”李宝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少年时期直到年届八旬。

李宝明把师父元把式“不下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教诲作为座右铭,坚信“练拳不练腿,一辈子胡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他师父元把式腿功极好,当时有“红脸的棍术元把式的腿”之说。元把式院中有两棵树,距离正好是他一纵之远。元把式小腿带上用铜钱做的绑腿,在两棵树之间来回纵跳,用腿踢打,一练数年,退掉了树皮,树干也被踢打毛了。李宝明家有一棵大树,他按照师父的练法,扎了绑腿,里面装上铅条,每日刻苦练习,练成了腿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早已闻名的青海昆仑馆内功大师康师(当时为铁路工人)。年轻气盛的他也练了几年气功,主动提出比功力。一发功他就感到对方的功力远胜自己,连忙提出要拜师学艺。康师收下了这位“不打不相识”的徒弟,悉心教导。李宝明潜心学习,功力日增,后来还为许多亲朋邻里用气功治病。他坚持练气功40余年,至今不辍,打起天盘,可用三指撑起身子几分钟。达到了把武功融于气血、意到气到力到的境界。

随着李宝明名气的增大,不断有拳师来实战切磋,也有社会上的混混来试探捣乱,好在来者都不是他的对手,基本上是一招定输赢,一手掌乾坤。但他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感到了一种危机,促使他追求更高的武术境界。于是历时八年练成*龙掌,一纵身饿虎扑食就是七八步远,眼前一掌刚到,从小腿、腰部到头部又是连环五掌,迅疾刚猛,防不胜防。根据元把式腿法难破鸳鸯腿的不足,结合长三步和八谱传的步法与身法,自创扫腿加铲脚等腿法。*龙掌和自创腿法成了他的独门绝技,在实战切磋中用小*拧羊头战败了毛纺厂陈师的海底捞月,并摔出数米远,待他装好一瓶旱烟,陈师才从地上爬起。用开窗闭门、左右闪进和自创连环腿法,战败了探矿厂等前来斗手的拳师,而且创下了与邻村抢滩子时,徒手战败十多个手拿铁锨对手的战绩,谱写了他武术人生中的辉煌篇章。

有一次,李宝明到桦林去教拳,有个姓陈的拳师也在教拳,他过来说:“你不能在这里授徒教拳,若能胜我便教。”说罢,让李宝明到他家,并邀请了三个一起的拳师同往。来到家里,先喝了杯茶,二人就在地上动起武来。李宝明看对方双肩一动,就是一个单掌,把对方打得仰倒在柜子上。因为是切磋,自然手下留情。陈拳师吃了亏,心中不服,说“没准备好,再来。”李宝明想他这次要对付单掌。就在对方起手之际,一个毛头打得对方退了几步。陈师气愤不过,还要再来。李宝明想,这次他想对付毛头。当他一拳打来,李宝明一个合掌打得拳师靠在柜子上。这时,李宝明不免心生狂傲,随口说:“西乡里(武山人称广武坡以西)还没有能打败我的人。”炕上的几个拳师一听,马上止住陈师,几个人一同到赵坪村的赵把式家。赵把式身材魁梧,力气很大,也是张把式的徒弟,是西乡有名的拳师。他父亲也是一名拳师,能把一块砖头放在手心一掌击碎。赵把式的女儿是李宝明的弟媳。听了李宝明的大话,心中很是不平。虽是同门加亲戚,但是赵把式无法容忍这种大言。他和李宝明要在院中动棍,李宝明说:“捉棍伤人重,我们来软手。”于是,二人在院子里走起拳来。赵把式的父亲坐炕上打开窗户观看。李宝明面对长辈,心中丝毫不敢怠慢。他知道长辈力大功深手法好,但腿功不如他。他发挥腿功极好的特长,专攻下盘,让赵把式无法施展功夫。几个来回就把赵把式逼到了厕所门口。赵把式的父亲己把比试情况看在眼里,便大声说道:“好了,好了,你俩玩一会就行了,到了厕所门口还不停下。”二人一听忙收手回房。

李宝明不爱动手,但不畏斗手。有个河北拳师曾连续三年都找他切磋,三年三败,最后交成好友。杨家店至今流传着他一掌收高徒(杨黑女)的美谈。西关里的老人在茶余还会聊其李宝明当年双脚踢壮汉的故事。谈起这些往事,他神采飞扬,不时进行交手比划,让人沉浸在那些精彩异常或惊心动魄的场景中。满院花香中,李宝明练起心爱的武术,春天作证,这是一个在武术世界里童心不泯的老拳师。

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令陆胤

令陆胤,甘肃武山人,武山县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武山县文物局。有百余篇文史、文学作品。

?供稿:令陆凯本期组稿编辑:天水彩圣

来源:《麦湾琐憶》编辑部

一、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麦湾琐憶武林人物篇八旬犹尚习武乐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