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太极拳ldquo内气rdquo的
TUhjnbcbe - 2022/5/19 19:57:00

推荐阅读经典原创文章:功法锻炼过程中的逆腹式呼吸,呼吸到脐,呼吸入腰!

深化对太极拳内气的认识 气是人体固有的物质,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旺而身强,气绝而身亡。太极拳内气的修炼,一是通过养气,以壮大人体固有之气;二是通过修炼,让人体内气听从主观意念的支配。为提高修炼效果,首先,对内气应有进一步的探讨认识。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医武结合的产物,为了深化对气的认识,翻阅了大量中医书籍。中医理论把人体之气分为元气和宗气,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又称先天之气;宗气是人体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气与吸入氧气的混合物质,属后天之气。那么,太极拳修炼的主要是哪部分气呢?这个问题还要从气的不同特点和作用上来分析。中医经典巨著《*帝内经》中把后天之气又分为“营气”和“卫气”,“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在脉中运行,自手太阴肺经始,经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十二经逐经运行,至足厥阴肝经再返回手太阴肺经,为循环一周(后附十二经循行路线)。“昼夜行五十周”,“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无端,终而复始”。此乃自然规律,其运行路线和速度,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完全靠自律自动地运送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盛而血旺,气血调和,运行顺畅,维持人体健康,如有一处阻滞,则生病变。由此可知,营气的运行是不随意的,或说是“不听话”的。就象血液的循环,不受意念支配。因此,太极拳内气修炼主要不是控制营气运行。而卫气在脉外,行于皮肉、筋骨中,充于大小关节、孔穴间,时时抵御外邪,护卫人体健康,其运行虽也具有一定规律,但还有机动性,卫气就象流动卫兵,巡遍周身,哪里急需,就集中到哪里,聚则成形,散则无影。硬气功师,用意念把气聚于腹部,可形成一个鼓包,或者聚于某点,便可出现特异功能,不怕枪扎,他们用意念引动的气,应该就是卫气。太极拳修炼的内气,也应该就是卫气。通过修炼,一是增强卫气随意运行的灵活性,用以技击,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就会形成强大的能量流,发挥出超常技能;二是壮大卫气的能量。营气卫气都是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二者可以互生互补,卫气强,便可自动行于脉内,增强营气的能量,通畅脉内气血运行,促进人体健康。2明确太极内气运行路线认识到人体卫气通过修炼可以随意运行的规律,但不同的气功门派,有不同的行气路线。太极拳属于气功的一种,除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应有防身御敌的功能,所以,应有其独特的有利于技击的行气路线,光有小周天、大周天满足不了需要,其路线应是周身一家的通路。具体说,既可以纵向上下通,又可以横向平面通。纵向可以从脚到手,也可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后上前下或前上后下。横向可左右连通,如四肢的左右连通,也可绕丹田、胯、肩乃至周身平面正反向旋转。周身上下四通八达。丹田恰似湖泊,周身四肢好象支流,水可以连通流动,卫气可周身通流,行气若一,一动无有不动,而且气路可分阴阳,循环往复,毫无阻滞。功夫上乘者,还可以发放到体外,形成天地人三才合一。总之,修炼太极拳内气,不可循人体经络逐径导引,要按太极拳需要的气路运行。3

掌握正确的修炼方

 明确了行气路线,还要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笼统地说,就是通过无数次的意念导引内气的修炼,终至内气随意运行。首先,要有合理的心法。心法要合道,即合乎用意导气的规律。无论是静功还是动功,都要有合理的心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静功,意守丹田,似守非守,不能死守,旨在养气、聚气。动功,意在导气,旨在气能随意而行。合理的心法有三。一是要强调用意。要让气“听话”,受意念支配,必须反复地进行用意导引内气的训练。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主要指此而言。卫气本来是不随意的,不加意念会自行运转。但通过修炼,可以由不随意到半随意再到完全随意。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象动物通过训练,可以听人指挥。但是,要让卫气“听话”,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必须通过无数次的意念导引,才能逐步让气随意运行。许多人到此一步,因不肯下功夫,或不得门径,半途而废。二是要会用意。强调用意,但不是一味地强行以意引气,否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反易出偏。有效的方法是,练气之初要先有意,此意是指引行气的方向。例如:开合行气功中,开则气由丹田行四梢。要领是此意一动,不必再逐点以意领气运行。而是把意念用在体会内气在整体气路运行的感觉上,细心体认始末端及中间行气的变化。初始的意念,犹如电路开关,开关一合,电流会自行沿线路流动,自动在沿途或终端做功。体认行气感觉时,要做到:心安神静,整体松净。初始没有感觉,或很弱,日久天长,持之以恒,感觉渐强。有热胀、蚁行、气流、涌动等感觉,由内而外,气催形动的感觉逐渐清晰。但不可过于追求各种感觉,要听其自然。这就是练知己的功夫,是由心知到身知的功夫,是练出身意的功夫。在整体通练的基础上,还要再进一步细练。把周身九节十五点逐点练通,由骨通到筋肉通,再到皮毛通,乃至全身无点不通。最后达到不靠心意,大脑不下命令,凭身体的感知,就可自主反应,引动内气运行。身体的感知,我的老师称作身意,身意比心意来得更快速准确,身意满周身,全身处处都能自觉主动地应变,而又不失周身一家的统一性。用于推手,就可准确及时,轻灵自如,毫不费力地化发对手。三是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修炼内气随意运行的灵活性,是用滴水穿石的功夫练出来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不随意到随意,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快速成功。所以既要树立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又要树立有意练功无意成功、不急不躁、顺其自然的科学思想,功夫就会慢慢上身,久练功始成是经验的总结。其次,要有科学的外形。所谓科学的外形,就是有利于内气运行的形体,形体僵硬,意念再强,内气也难通,全身要彻底放松,无一处不松,如有一处不松,气则一处不通,只有周身松净,松透,才能周身气通。所谓周身松净,就是全身骨头节节松开,肌肉筋腱全部放松,内脏外皮及毛孔统统疏松打开,如此,才能有利于气的周身畅通,内外交流。合理的心法,科学的外形,内外相合,以意导气,气易通行。不论是桩功还是打拳行功,做到间架合理,运转顺遂和谐,保持内外松净,加上正确的意念,经过刻苦的修炼,定能把太极内功内气的修炼步步升华,终至大成。附:十二经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作者/耿向林

⊙年《武*》第九期刊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侵权必究。

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ldquo内气rdqu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