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三丰祖师传记
TUhjnbcbe - 2022/2/12 13:11:00
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37801.html

1.概述

张三丰祖师是中华修炼之士的杰出代表,他全面继承了从远古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太极文化和思想,在身心修炼的指导方法上又有新的发明和创造,即三合一太极拳及太极内功。以往,道门中有各种导引术的流传,其目的是活血通脉,治疗脏腑,引气归元,是道门中身心修炼的入门功夫。张三丰祖师总结了以往各种导引术及道门武功,并结合了在民间流传的以少林派为代表的各种拳术,创造了三合一太极拳及太极内功,将它作为接引修道之士的性命双修的功夫,它既囊括了道家的各种动、静功体系,又包括了中华拳术的精华,以伏羲太极思想为指导,把这些锻炼身心的功夫全部贯穿在了太极阴阳八卦五行观念和形式之中,故名为“太极”。三合一太极拳及太极内功使所有的有志修道之士有了切实可依、功效卓著的入门道法,也使习拳练武之士可将它用作修身养性、提高功力之法,还可使一般百姓将它作为活血通脉、治疗疾病的手段。

张三丰祖师说:“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2.张三丰祖师的修炼历程

张三丰祖师名君实,字全一,号三丰,出生于公元年(蒙古定宗贵由二年,南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岁四月初九,幼时因得眼疾而跟从碧落宫张云庵道士数年,其间启蒙学习了道经,并兼读儒、佛经典,三丰祖师心明聪慧,会通大意,为日后的修道奠定了基础。返家后,专习儒家经典。

年(中统五年,至元元年)秋,游访燕京(今北京),这时忽必烈刚迁都于燕京。在游访燕京数年间,他与平章*事廉希宪相识,廉希宪对三丰祖师的才华极为欣赏,其后特向朝廷奏请,荐三丰祖师任中山博陵县令,赴任。然三丰祖师心存高远,在*界故交刘秉忠去世(年)后,他的父母也相继辞世,从而无意仕途,弃官离家别乡,云游四方,寻访高人和修道之法,还曾入鹿邑太清宫出家,但寻访三十多年,其所得均为一些小道末技,年(至元三十一年),作“悠悠歌”,惆怅空度岁月之悲叹。

年(延佑元年),在他67岁时,进入了终南山,寻法修道的命运从此扭转。在这里,他遇见了修道大师、陈抟老祖的弟子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向他传授了修道真法,在火龙真人的指导下,他在终南山中停居四载,功效卓然。后火龙师命他出山修炼,经过数年在社会上的磨练,功夫更加深厚。

年(泰定元年)春,三丰祖师入武当山面壁调神九年,炼到九转还丹,终于修炼始成。三丰祖师修炼“内丹”的实践与体会,在他的著作《玄机直讲》、《大道论》、《玄要篇》等中有完整记述。

云游到至正初年(大约年),回辽阳老家看望了父母之墓,之后再次游访燕京,七十年前的公卿故交,全都亡身不在了。往访西山,遇见了六十多年前鼓励他出家访道的邱道人,他们一起谈心话道,促膝参同,相聚甚欢。别后,又游方秦蜀,至荆楚,再吴越,在金陵(今南京),遇沈万山,传以丹道,这时已是年(至正十九年)。

后仍还秦,居宝鸡金台观。年(至正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三丰祖师在金台观修炼时,阳神七日未回,因无人在旁护持,被当地老乡误以为已去世,当地人杨轨山则置棺以葬祖师,即葬之时,棺内有声,启之,乃见三丰祖师活矣。三丰祖师感轨山之朴实,将其收为弟子。此事对祖师震动很大,他因此开始收徒传道,一来接引诚意修炼之士,二来可培养练功护持之人。

年春,在朱元璋登基之初,祖师携徒登上武当山,结庐修观,捧读三教圣书,收徒传道,号称“武当派”,也被称做“三丰派”。此后居武当二十三年,前后收徒有丘玄靖、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孙碧云等。

在武当期间,张三丰祖师将他以往所发明的三合一太极拳和太极内功传给各弟子,太极拳和太极内功就成为了武当派的基本功法,是每个弟子都必须要修炼的功夫。从此,以内丹为体、养生为首、防身为要,技击为用、以意领气、以气合道、动静相生的太极拳及太极内功就成为了武当三丰派的入道之法。

张三丰祖师所创太极拳及太极内功,以“内外兼修”为其特点,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易经哲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负载着“阴阳易变”,“生生不已”的文化信息和“乾坤交泰”、“简易中和”的上乘方法。同时处处闪耀着《道德经》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自然无为”、“返扑归真”、“虚心实腹”的光辉思想,渗透着孙子兵法中的虚实、动静、主客、攻守、奇正等行*布阵、示形造势、随机应变、避实就虚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贯穿着中医学“天人合一”、“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阴阳协和”的养生卫生思想,太极拳及太极内功“心息相依,顺其自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合虚还道”,而达于修炼养生、健身强身、防卫技击之上乘境界。

3.张三丰祖师的历史影响

张三丰祖师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身材颀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他才华横溢,过目成诵,学识渊博,道行高深,议论三教经书,络绎不绝,皆因他心神合一,与道不二。他寒暑唯一衲一蓑,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目为神仙中人。

年(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诏请祖师,不赴;年(洪武十八年)强沈万山敦请,仍不赴;年(洪武二十五年),入云南,会见被朱元璋流放至此的沈万山;年(建文元年),完璞子到武当访三丰祖师,恰遇祖师从平越(贵州)归来,两人相得甚欢。年(永乐五年),成祖朱棣命胡滢等寻访三丰祖师;年(永乐十年),又命孙碧云在武当建宫殿,并致书相请三丰祖师赴朝。越三载,先生飘然回武当,唯以诗词托孙碧云转奏,之后云游而去,终不知下落。

张三丰祖师有关太极拳及太极内功理论的著述有“大道论”、“太极拳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歌”、“太极拳歌诀”、“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他兼收并蓄,继承陈抟老祖隐仙派的思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特别是根据“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宗旨,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医药家的理法、武术家的拳术、*事家的兵法加以综合,演化出了集中华太极文化之大成的、具有独特功理、功法和修炼形式的太极拳及太极内功,对后世中华太极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养生健身方面树立了长寿人生的典范。

侯氏太极拳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三丰祖师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