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服气(吃气)
服气前叩齿36通。不要简单地吃,要借助气吃,意念把大自然的炁吃进体内,注意,天气不好不吃。
一、服日精法(也叫服日气法)早晨日出时(金*钯或红色太阳为好),以阴历的初一、二、三为最好。
方法:面向太阳正立,全身放松,用眼睛注视太阳的光芒并与眼光接上(眼睛迷睁),头微微后仰,最好达到眼、鼻和太阳成一线(中天门服气法),以舌在口中搅动,待津液生成后将津液咽下,张口,用嘴来吸气,发hē字音,意念将太阳的光芒吸入腹内,送归丹田至会阴,停一会儿,咽三口气为一度,然后把身体恢复正常。用两手从下丹田左上右下(胸前、体侧)9圈,然后从下丹田右上左下6圈,服食太阳的纯阳之气(海底升红日)。
注意:①阴虚一上火;发热病,这样的情况做一度就可以了;②有时会出现幻觉,会看到太最中出现各种景象;③有时会看到太阳变为蓝色(正常)——出现幻觉,不要管它,否则易出偏。
二、服月华基本与服日精法相同,以阴历十四、十五、十六为最好。
开始时以夜间子时为好,有基础时,月亮刚出来时就可服,效果也不错。服食之后,左上右下6次,右上左下9次)服食太阴之气)。日精、月华最好同时搞;阳气不足多服太阳之气,阴气不足多服太阴之气。注意:意念随食进的气运行,食太阳为红球,月亮为白球,在身内运行,到一定程度,食一种气,两球能同时出现。(效果:三年能出超常智能)
三、服五方之气(东南西北中五方之气)
方法:以北、南、东、西、中的顺序服食面北松静站立,朝北极星,意念与目光注视极远方天地交融处,心宁气静,然后用大拇指压住二、三、四指,两手向前平伸,掌心相对,身体微微后仰,顺势两手回收,意念从天边收回,带气进入口内,同时张口发he字音,将气吸入体内,身体复原。服一口或六口完后,两手放在肾俞穴,然后将体转向南方,要求顺时针转,脚成两次“丁”字,面向南方服气,方法与前同。服二口或七口,两手放下时,一手置膻中,一手放在鸠尾穴(剑突下面),大拇指压住二、四、五指,中指取气。服三口或八口,两手落在期门穴(第九肋端),转服西方气,法与上同。以拇指压二、三、五指,第四指取气,两手落在云门穴(锁骨中线靠外一点),服四或九口,最后服中央,顺转一圈,头向天,手握拳,两侧平举,从两侧向上,对口开始吸气,两手对口下落,沿体前下落,到肚脐,然后到章门(十一肋端),服五口或十口。(哪一脏虚弱可单做一方,或多做一方)注意:①可以想象五脏之气的颜色;②服气次数依五行的生成数,也不一定按照规定的次数;③手指可调动五行之气。
四、服水气(仙鹤服水气法)(主服大海、湖泊、瀑布之水)两手握拳,手背放在命门两侧肾部,然后头向前下45度的地方伸出,开始食气,逐渐抬头,微微仰头,同时张口发hē音,吸气。如平时喝水也可做,先把水含在口内,仰头再慢慢咽下。练功后的津液也可如此下咽。这样可灌溉百脉,开发上焦。亦可配合做循经导引法(右出右入,右也左回),重上肢。(《探邃》)
IV、观想调息法借助呼吸运动进行想象的一种调息方法,用来加强身体气机的开合。它也可以算为运用意识的一种方法,而古人把此称为高级的调息方法。
一、脐轮调息法
(一)脐轮开合出入法:意识中要忘掉呼吸道气机出入的运行,只注意脐轮的开合。这是入静后的一种自我感觉,吸气时,气从脐而入,脐轮微微有内缩之感;呼气时气从脐出,脐轮有张开的感觉。古人称之为“神阙”呼吸。注意:若意念和呼吸运动(包括胸腹式呼吸)结合到一起就不能称之为神阙呼吸。
(二)脐轮旋转法:呼吸气时,意念围绕肚脐旋转,方面,吸气:左、下、右、上,呼气:右、下、左、上。注意:①不是圆圈转,而是圆盘转;②不是皮肤表面,而是在肚脐深处二寸左右;③用这种呼吸应多配合用目似垂81帘,留下一线内视旋转部位。当调息好时,可能会察觉有一种光芒产生,这时要安心调息,不可分辨光芒的形态、颜色、大小等。如光球过大,则需在旋转中逐渐令其缩小,直至比脐稍小为止,古称气丹或金丹。
二、体表开合调息法当调息调到忘却了呼吸运动及气流出入后,通过意念活动进行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运动。吸气时(意念中的感觉)气息从毛窍腠理而入,直达天地混元地带(在脐上3.6寸至4.8寸之间和躯干前后经的中间);呼气时,气息从中间通过腠理、毛窍而出。此调息法,可使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逐步体会“一吸天地与之俱吸,一呼天地与之俱呼”。
三、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
体内十字中点有两个:一是身体正中线(百会至会阴)与两臂平举中指间连线的交叉点;二是身体正中线与两内眦连线中点水平向后的交叉点。可任选其一。吸气时,意念想十字中点,气从十字的四端向中心合拢;呼气时,意想从十字中心向四端发散。行此方法时,切忌着相(把身体太具体化),应为若有若无。此法可直接通中脉,达上乘功法。四、玄关调息法(三个玄关)
(一)玄关位置:以鼻柱根中中心,方圆一寸的球体,体内外各一半。吸气时天地之气从四面八方向中心聚集;呼气时,向天地十方发散(八方加上下为十方)。
(二)玄关在以两内眦连线中点与两眉头连线中点的连线的中点为中心,相当于西医中的筛极位置),以两内眦距离之直径的圆的球体。吸气,天地十方之气向中心集中;呼气,由中点散向十方。注意:上述两法一定要在玄关假想成功后方能进行。先假想体外一个空球,距离身体不能超过一尺以外,空球感觉明显后,将空球感移入玄关对应的体内,在体内在空球感之后,将球心移到玄关的中心,即空球在体内、体外各一半。
(三)玄关位置:距头项五丈高,有一个点或一个圆珠(不超过0.5cm直径,珠有个孔,从孔看到人就在此珠中。观想成功后,再进行调息。吸气从身体各部流于中脘内部,呼气时气从中脘内部流向全身。——意念调珠中的人,注意两个我的结合。宝珠内的我和实我从意念中将两者连通起来。入静——全身气脉全通——用此呼吸法。宝珠为大丹,也叫原始宝珠,是精神和气的凝结。注意:调息入静——不呼吸,要安然自得,要继续安静,最后到丹田与鼻孔有细呼吸线连起来,进入胎息。
4调息注意事项(不包括服气)
I、在松静的基础上调息如形体不放松(尤其是腰部),气就不容易下沉,若强行腹式呼吸则易出现气憋胸闷等现象。如果神不安静进行调息,气就不易做到深细匀长的要求。气功所讲的平心静气或心平气和即指此而言。松的基础上真气容易“升腾”,“腹肋空松气腾然”。最稳妥的办法是不要把松静与调息齐头并进进行,应先练松静,待有基础后再进行调息。如果调息是为了入静的话,就要遵循以下的规则:先松静——调息——再意守。
II、不要盲目追求主要含义是指:①调息的方法,不要无条件地选择与自身不相符合的所谓高级的调息方法;②调息的境界与效果,不能速求,注意要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功法,按自身的需要选择调息方法。
III、不能强调强求深细匀长——心安气自调。只有心静以后才能使呼吸慢慢变得深细匀长,因此,调息与入静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功夫加深的表现。如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就会使得息不调,神不静,甚至会岔气等。要想做到相辅相成,就必须从自然呼吸调起。
IV、神息相依把意念活动和呼吸运动或气息的出入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收摄心神,而且还可以激发真气的产生。
V、注意呼吸道的调整——主要是对喉而言(鼻按以前讲的去做)。喉头回缩,下颏贴胸,两腮微微下落,这样可使得喉的通道变小,呼吸气流变细。“锁住喜鹊关”,有发音的呼吸按该呼吸的要求去做。
VI、有发音的调息要注意不发音时呼或吸的调整,而发音的呼或吸的动作要严格注意发音的口形。以上六条的总要求:活泼、自然。(不要把精神死死地扣在呼吸运动上,而应自然地调整呼吸运动和气息)
5调息的实质:调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锻炼精神,增强神对形体的驾驭能力,精神集中了就可以产生真气,真气增加可以增强神的功能,因此有些气功派别特别注重呼吸的调整,甚至把它作为练功的全部内容。由此也可以知道,调息是增强我们身体机能的一种方法,是气功中一种提高生命力的有效手段。(有的门派不注意调息亦是有其道理的)呼吸量加大——力气精神集中的呼吸运行——真气得意忘形、精神内守而后忘形。(未完待续)
庞老师讲练功的动态要求.3
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