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冯思羽我的伤寒论导读学习体会
TUhjnbcbe - 2021/10/22 23:14:00
作为初学中医的大一学生,我对中医的了解十分浅显,若是问到对中医的解释,我也只能把书本上给的注解硬搬出来。《伤寒论》作为我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讲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好书,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其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书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的灵*所在。它的条文通俗易懂,不失为初学者学习中医的第一选择。选修了马进疆老师的《伤寒论》导读课程,马老师带着我们对《伤寒论》中的经典医方进行了学习,其中包括经方的组成、主治、功效,以及对《伤寒论》中有关该医方的原文进行了诵读与解释,让我觉得似乎对《伤寒论》的学习也不是那么的枯燥。马老师也说,《伤寒论》导读只是带着同学们对该书进行大致的了解与熟悉,而不是要求同学们必须立刻领会,毕竟学习中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辈子的事业。通过跟着马老师的学习,我也有了一些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受益匪浅。一、方剂《伤寒论》中有许多经方,论述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对每一个方证,论述非常精详,既说明其主要适应证,也详述其禁忌证及类似证、鉴别证。例如,桂枝汤为称为《伤寒论》第一方,一方面是因为桂枝汤是在《伤寒论》条文里出现的第一首经方,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桂枝汤的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马老师同时列出了《伤寒论》中有关桂枝汤的条文,如第十七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第十九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临床症状与《伤寒》结合辩证,更容易确定病邪。我认为,对于《伤寒论》,我们首先要下苦功夫背诵条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理解其意,顿悟其理。二、结合临床马老师根据自己从医以来的经验,整理了自己治病的医案,详细记述了病人的临床症状及马老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证合参对疾病的辩证用药,还有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身体好转情况。作为临床医生,在学习中必须要结合所学,多做临床,反复实践,多体悟,多总结,法到活时用即灵,学到深时方通神。目前来说,我们也只能机械地学习条文,不能进行临床实践,并没有多少在临床上实际应用的具体阐释,所以学的不深入,不扎实,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最终只是机械地背诵重点条文以应考,并没有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些条文的重要临床意义,即使是毕业了,也还不会在临床上用这些经方治病。马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对《伤寒论》条文的意义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之后,结合临床实践,在学习中临证,临证中学习,对所学内容,在临床上多总结,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人云亦云,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伤寒》经方。三、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其包括三个方面:无病重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以及“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上述医学目的,而且中医“治未病”已有近两千年了,在理论与实践上蕴藏着丰富的内容。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它讲人们的认识代入“无病世界”的最高境界。提到治未病,不得不想到“中医气功疗法”。我认为马老师对中医的见解是比较深刻的,他说过中医其实是在于“治未病”,“气功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气功调身的方法,重在清心静气,学会运用气息来调整身体健康。《伤寒论》辨治六经疾病,就反复强调既病早治的要性,如“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明示后人治疗太阳病或营卫不和之自汗症时,于病人不热无汗之时,用桂枝汤取汗,使营卫和调即愈。所谓“先其时发汗则愈”,可以看出《伤寒论》治未病方法的巧妙。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寄语青年中医:“21世纪是中医学的世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当铁杆中医,努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让中医学走出国门,传扬世界,为整个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我深深感觉医学知识博大精深,疾病千变万化,我的知识实在太贫乏。以后还要在多个方面多下功夫,充实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灵活运用《伤寒论》导读课上马老师讲解的知识,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作为新时代的中医学生,一定定要立足于临床,刻苦研读张仲景著作,学以致用,反复实践领悟,提高自身的中医素养,同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冯丝羽:贵州中医药大学级中医学四班学生。

罗鸿水|加味逍遥丸改善肝功能一例

罗廷美|保和丸的制做

孟子路|《伤寒论》导读学习心得

何青颖|蜜煎导制作视频

陈可欣

我失落的中医信仰

卓鑫|伤寒论导读学习感想

张春雨|我的伤寒论导读学习体会

*诗评|学习《伤寒论》导读课心得

罗蝶|什么是经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冯思羽我的伤寒论导读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