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智敏上师我们在学法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成见
TUhjnbcbe - 2021/6/8 17:35:00
凡读法相佛典,须用纯洁的心,即是扫除一切成见,自己作无知无识的人。然后翻开书来,看一字读一句,如初识字,初读书,把它记在心中,一遍一遍地读到烂熟,然后依文解义。「凡读法相佛典」,不要有成见。你自己有成见了,这个事「我」认爲是这样子的,那么这个经里的文你就领受不下去的,还是根据你原来的思想来作注解。我们说要学佛,你自己有一个知见的话,学的不是佛了,学的是「我」。大德们再三地强调不要学「我」,要学佛。要学佛的话,听经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成见扫掉,自己不要带一点点主观色彩的东西,然后纔能够把佛的东西听得进去。否则的话,你还认爲听到的东西跟你之前掌握的知识是一样的,就是跟上海那个气功师一样。江味农的《金刚经讲义》出来了,大家很高兴,很多人去请,那个气功师也请了一部。我说:「你请了一部《金刚经讲义》,很好,你好好研究。这个道理很深,你们恐怕一时还不一定能理解。」他说:「这个道理不深,我们都懂。」我说:「懂了?那你认爲《金刚经讲义》中讲的道路跟你那个气功所讲的道理是不是一样的?」他说:「一模一样的。」你看就是这样子,他根本没有懂《金刚经》。还是他气功师那一套,认为《金刚经》跟他气功所讲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说,我们学佛经、学论,你如果心跟论是岔开的,那你根本就学不进去的。「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这一步都没有了,第一步就错了,哪一步会走对呢?所以,凭自己的设想来做事情呢,往往走的路就是很好笑的路。几天前,有一个外地的法师紧张得很,打电话来一定要叫我们想办法。什么事情呢?一个年轻的小和尚在山上住茅棚时疯掉了。不如理亲近善知识,你自己去蛮干,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例子讲了不晓得多少遍了,可是蒙了眼睛朝这些路去走的人还是有。像这样的人,佛恐怕也救不了,没有办法了。以自己爲师的人,你怎么救他们呢?修行一开始就要求把自己拿开。你自己是个凡夫,人家至少有学了一段时间的经历,学得总比你多一点。你不要听人家的,要听自己的,你什么都没有学过,你听那个烦恼的话,那修行怎么能上路呢?不如理亲近善知识的人,如果不着魔,也会浪费一辈子;着了魔,那是没有救的。所以我们在学法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成见扫除。这个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困难,有的人总是带着自己的固有知见来看问题,好像这些经典中的观点和他的意见都是一样的,怎么会一样呢?如果你的意见跟经上的观点是一样的,那你已经成佛了。如果佛的观点都跟你的观点是一样的了,那你还不是成佛了?不会一样的。不一样,怎么办呢?把自己的观点改掉,把佛的观点接受下来,这纔是修行,要转依。我们以前依的是烦恼,现在依的是法,这叫转依。如果你不转依,永远依了烦恼的话,阿罗汉也成不了,人天都难说,可能还要堕三恶道。所以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无知无识的人,不要把自己的知见拿出来。自己就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像一张白纸,然后把佛的话印上来,一个一个清清楚楚。自己要一点成见也没有,「然后翻开书来,看一字读一句,如初识字」,好像小孩子纔识字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下去。「初读书,把它记在心中,一遍一遍地读到烂熟,然后依文解义」,就是多读,先要多读。这样,将来讲这里边的意思的时候,你纔能够领会。如果你不熟原文的话,也学不好的。所以,第一个要强调的是不要有成见,然后要多读。佛典句义,因中文句读或不易清辨,故须看注解,明了其义,纔能清晰。如《五藴论》云:「云何名爲无表色等?谓有表业三摩地所生色等无见无对。」若看《广五藴论》,便知是有表业所生色,三摩地所生色属于无见无对的色法也。故此二论,读时并看,有此略彼详之益。「佛典句义,因中文句读或不易清辨」,我们汉文的句读就是标点,是很含糊的,没有什么分号、逗号、句号等,就是一个圆圈圈,什么话都是一个圆圈圈,这个圆圈圈有的时候还是点错的。因爲古代用的是刻板,校对的人不一定很仔细,也有点错的情况。杨仁山、欧阳竟无他们办的金陵刻经处是校对水平最好的。但就在他们校对的《百法明门论》里边,也有好几处标点错误。所以,看起来就不清楚了。把注解对照一看,他的句哪里该断,自然会明了。所以要看注解,「明了其义,纔能清晰」。「如《五藴论》云:云何名爲无表色等」,这是引《五藴论》,什么叫无表色呢?「谓有表业三摩地所生色等无见无对。」这一句话是一大串连下来的,中间没有标点的。古代的人一看就懂,现在的人看了可能就要误会了,以为是「有表业三摩地」里边産生的色,这个就要误会了,标点点不清楚了。但是你把《广五藴论》的注解一看,它是怎么说的呢?是有表业所生色、三摩地所生色,这两种色都属于无见无对,这就清楚了。有表业下边要点一点,三摩地所生的色,有表业所生的色,所生色要两用,既用在三摩地后头,也用在有表业后头,这样点标点纔对。所以把意思看懂了,标点也点得下来。我在上海社科院期间,他们知道我学过《俱舍》,就问我:《俱舍》的那个古代的文字的标点你点得下来吗?好像是很困难的事情。我说:这有什么点不下来的?你只要学过几部论,这个标点很容易点下来了。玄奘法师的译文跟他弟子的注解很容易点标点。基本上四个字一句,有些地方六个字一句,大部分是四个字或六个字一句的,你去看好了,所以非常好点的。「故此二论,读时并看,有此略彼详之益」,这两部论对照着看有好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敏上师我们在学法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