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流星璀璨他被誉为ldquo拳师
TUhjnbcbe - 2021/4/27 23:03:00

“拳师中的学者”,“学者中的拳师”

沈寿先生逝世三周年

沈寿

.02.13—.02.19

原名,沈洪水,我国著名的武术理论家,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我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得赶快把自己一生所学到的武术、导引、气功等知识整理编写出来,贡献给人民,留传给后代。其著作已出版的有:

《太极拳法研究》(年初版)《太极拳推手问答》()《沈寿拳诀选》()《导引养生图说》()《导引养生百法图谱》()《太极拳论谭》()(大展出版社年)《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除以上,尚有沈寿点校、考释的太极拳古典理论《太极拳谱》。

年初,沈寿先生安眠于同泰嘉陵。

5月27日,举行“风范永存,桃李天下——沈寿先生百日忌辰”近百位弟子从五湖四海前来缅怀。

同泰嘉陵·沈寿之墓

武术启蒙终身受益

沈寿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职员家庭。沈寿的父亲生前酷爱武艺,曾从四明山区的童崇武老师学武练功。后因参加居民义务救火组织,在一次夜半扑救火灾时受伤亡故,年仅22岁。而当时沈寿出生尚未满两个月。沈寿从小就喜欢弄枪舞棒,并天真地大言保家救国。年,他遵奉祖母之命,从童崇武老先生学练内家八桩和内家八拳等武术。当时他所接受的,虽只是一些易学易懂的启蒙武术教育,但这对沈寿一生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也可以说是终身受益不浅的。

青年时期的沈寿,年夏在上海

沈寿自幼好学,不论学文习武,都较执着。他自年逃难到上海后,在校读书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对于体育和武术等方面,更是情有独钟。年,他始学杨式太极拳于复兴公园。后来沈寿还热衷于重竞技体育,如举重、健美、摔跤、拳击等体育运动。约在年,他经精武体育会老友推荐,被吸收为精武体育会的永久会员。

沈寿夫妇

因公负伤重获至宝

年5月,沈寿在西部边陲的一次公出途中,遇山洪暴发,被激流冲走而负伤。此后,他的健康状况就一落千丈,医院疗伤期间,重拾最适宜于他的杨式太极拳了。

太极拳乃国之瑰宝,由此重获至宝,可说是因祸得福,倒也喜不自胜。年初,沈寿与杨式太极拳拳友慈博相识,拳逢知己,十分投缘。两人从此结成对子,经常在一起切磋研究太极拳艺,一同练习推手、散手,相得甚欢。上世纪60年代初,沈寿与恩师傅钟文先生重新取得联系。从此以后,沈寿在武术领域由博归约,潜心专攻杨式太极拳。

办班创社造福桑梓

年,在北方工作的沈寿,第一次重返故乡。遵照傅钟文老师所嘱,在宁波刻意推广普及杨氏太极拳。年,沈老建议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创办宁波市杨式太极拳学习班。经过筹备,由沈寿编写了《杨式太极拳入门》一书,分发给学员。该学习班在年五一劳动节正式开学,每期学员多达余名,盛况空前。在办班过程中,他还从拳德、拳艺较好的学员中选拔义务辅导员40余人,分批进行集训,充分调动了大家对学好太极拳的积极性。

太极刀-年国庆摄于乌鲁木齐

自年11月起,杨式太极拳(85式)学习班师生走向社会,实行义务教学。至年10月宁波市永年太极拳社成立之前的8年时间里,共培训了学员两千余名。这就为年创立宁波市永年太极拳社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宁波市永年太极拳社在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沈寿10月换届时主动引退,后又被聘为名誉社长。年10月,在庆祝宁波市杨式太极拳学习班成立28周年和宁波市永年太极拳社成立20周年纪念时,沈寿被聘为“永久名誉社长”。

年7月,太极拳-上海襄阳公园

博学笃行笔耕不辍

17年前,剧作家孙仰芳先生曾赞许沈寿老师:他是“拳师中的学者”,“学者中的拳师”。沈寿早在少年时代,就曾以沉重、洪水为笔名,撰写新诗、散文和绘制漫画,发表在上海各报刊上。青年时代也曾以汉泉、老骥、沈武、老粗等笔名撰写过一些文学、体育和武术等方面的文章。中年以后,以“沈寿”这一笔名,与太极拳、气功、导引学等著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沈寿的一生中,业余写作从未中辍。几十年来,在全国体育、武术、气功、文物、医学、医史等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总计不下篇,余万字。沈寿的文章不仅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有的还曾在国际上引起过轰动。

弟子们以相互切戳的方式来缅怀恩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星璀璨他被誉为ldquo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