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介绍开合拉气这种锻炼方法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老师传授的,这是研修中医气学的入门捷径,也是气功修炼贯穿始终的主要练法。常人坚持练习都能够达到祛病、健身、开智、长功的目的。这套功法简单方便,一学就会,轻松舒服,谁学谁喜欢,谁练谁受益,值得大力推广。二、姿势要求开合拉气行站坐卧都可以练,刚开始学,以坐着练为主,要求端身正坐,两脚分开与肩等宽,腰部命门前塌,下颏回收,舌抵上颚,百会上领,周身中正,两眼轻轻闭合,神意内守,松静自然(如图一)。坐着练始终要注意保持腰部命门往前塌。
(图一)三、动作要领预备动作:两手置于胸腹前,像抱着一个小气球那样,掌心内含相对,十指自然舒张,指尖的距离越近越好,肩、肘、腕、掌、指都要充分放松。外开时,以两侧肘关节带动两掌向两侧拉开三四寸(如图二),內合时,两掌尽量向中间合拢,指尖不要相碰(如图三)。就这样慢慢拉开,慢慢合拢,动作始终缓慢柔和,按照一定的节律反复进行,每次练习半个小时以上。初学者要注意三个要点:第一、整个上肢不要僵紧,不要端肩,要尽量放松;第二、两手之间的距离要尽量靠近,动作的幅度越小越好;第三、开合的速度要尽量放慢。
(图二)
(图三)
四、意念活动开合拉气的动作就这样特别简单,关键在意念活动上,手向两侧拉开时,要想天边,想蓝天,想虚空,或者想银河系,想得越遥远越辽阔越好,空空荡荡的。手向当中合拢的时候,想两手之间抱着这个小气球的中心。在两手慢慢拉开合拢的过程中,仔细体察两侧手指手掌之间的感觉,很多人都可以觉知到手指发麻发胀,或者凉嗖嗖的,或者热呼呼的,拉开时,两手之间有丝丝拉拉连着拉不开的感觉,合回时,两手之间好像有阻力合不拢,这些感觉往往因人而异,专心体会都会有的。这就是自己手上的气,这种对气的感觉叫“气感”。精神越集中感觉越明显。刚开始学练,有些人感觉若有若无,认真坚持练习就会愈来愈明显了。手是我们人体比较灵活、比较敏感的部位,也是比较容易体察到气的部位,所以我们先从体察两手之间的气开始。等到能体察到两手之间的气感比较明显了,再接着体会两臂之间的气感,两臂之间也像抱着连着一个大气球那样,一开想蓝天虚空,一合想两臂之间这个气球的中心,逐渐也有要拉拉不开,要合合不拢的感觉。两臂气感明显了,再逐渐过渡到全身,带动全身的气机开合。一开是想天边,想虚空,一合想体内,想体内想哪里好呢?可以先重点想肚脐深处的命门内窍(也称下丹田,大约在肚脐与命门两者之间的后三分之一处),也可以想心口窝里面的混元窍(在中脘内体腔正中稍后),或者想自己体内需要气的部位。无论想那里,都要想得越深越空越好,里面无限深邃,模模糊糊的,不要想得太具体太实在。同时还要兼顾体察两臂两手之间的气感,整个身体内外都是气,恍恍惚惚的。熟练之后,要注意带动全身的气整体地开合,一开想整个虚空,上下左右前后同时想出去,带动全身的皮肤毛窍穴位同时打开,内气外放;一合意念集中想体内某个窍位或者某个部位的深处,这样意到气到,气随意注,周围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就从四面八方同时跟着意念收归里面了。气的进出是整体进行的,是没有具体路线的,不用管气从哪里进出,怎么样进出。初学者坐的时间长了,如果感到腰酸、背痛或者手麻了,可以自己轻微活动调节一下。动一动臀部,扭一扭腰部,或者转一转肩膀都可以,在保持基本姿势不变的前提下尽量放松形体,这样,气感才会更加明显。气感的强弱与练功方法正确与否有关系,也跟个人的精神状态、练功基础或先天素质有关系,还与周围气场的强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个人精神集中的程度,越专心越细心来体察,就越容易觉知到气的真实存在。这个气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人都有的,这个气就是我们生命整体功能的体现。生命力越旺盛气就越充足,反过来,气越充足生命力就越旺盛。由于这些气非常非常细微,是无形无像的,我们一般人不知道,没有集中精神去注意,就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初学者一时感觉不明显也不要紧,经常练,反复练,练得多了,气感就会越来越明显。此外,还有两种能够快速增强气感的辅助方法可以配合练习。第一种是抻气。这种练法通过上肢的反复抻动来激发、调动和畅通全身的内气,得气快,气感特别强,可以迅速把全身的气运动起来,活跃起来。抻气其实也是一开一合,只不过强度大一些,速度快一些而已,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拉气。经常练抻气,身体的通透度和敏感度都会快速提高,手上的气也比较充足,练完抻气再练拉气就容易体会到气感了。我们另外有专门示范和详细讲解抻气的公益教学视频,大家需要可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