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不同于一般的运动,不是单纯的肌肉锻炼,而是用意、练气、调形三结合的一种功法运动。调心、调息、调形(以下简称为“三调”),是习练健身气功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调”概念的关键词是“调”,为调整、调和之意,是主动用意念进行调整。由此而知,“三调”都需要意念活动,换言之,“三调”是在主动的意念条件下进行的或实施的。意,一般指的是意识、思想,即大脑的机能活动。“用意”,就是把意念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事物上,这种现象称做“注意”。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意,只不过健身气功的“用意”有其特点而已。
人们经常运用意识主动思考,但其对象大都是自身生命运动以外的内容,意识活动是外向性的。而练习健身气功运用意识正好相反,将意念集中于自身生命活动,意识活动是内向性的。练功时不仅要隔断人体感官与外界的联系,而且自觉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控制,以此获得对自身生命及与大自然关系的感悟,称为内省或内求。内向性运用意识是练习健身气功最根本的特征,准确恰当把握“用意”的规矩,就能打破和超越以形体动作为主的常规练法。健身气功的健身作用也主要体现在“用意”这一要求上,因此,要想练好健身气功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作用,在练习时就要以练意为目标,通过用意调息、调身而进入一个内宜鼓荡,外示安逸的松静自然的练功状态。在健身气功学练的整个过程中,要把“意”放在首位,而且“用意”贯穿始终,但是在学练的不同阶段,“用意”的内容和层次有所不同。
一、“重形不重意”阶段
健身气功是一种形意并重的功法。一般初入门者,对健身气功动作的理解和接受可能很费劲,还处于懵懂层次,要强调“用意”,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此阶段重在外形模仿练习,不重意。此时的不重意不是指不用意念活动或不要重视意念活动,而是指把思想意识集中到功法动作上来,如动作的方向路线怎么变化,手脚如何运行,动作的要求和要领是什么,动作的前后衔接如何进行等等。“以一念代万念”,精神集中于某一点、某一线或某一部位,而其它部位放松,形成一个意念所在处运动的自然、松静的运动形体。初学者的首要任务是把功法动作学会、做规范、练熟,做到“明规矩而守规矩”。此阶段由于意在外形,所以是一种低层次的用意活动,是以学习掌握动作为目的的意念活动。经过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外形动作准确了,熟练了,再逐渐体会内,这是一个渐悟过程,然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二、“形意并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还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标准,不能使之走形变样,另一方面开始探求健身气功的内在实质、精髓,加上了高层次的意念的要求。健身气功的“用意”的基本方式是“内视”、“假想”。如“意守丹田”、“内视”自身气血的运动,“假想”进入某一意境等等。在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以使练功者把健身气功的“内意”和“外形”和谐结合在一起,使动作更加娴熟和规范,而且对健身气功动作内涵的理解也日益加深,并在“内”与“外”的动静、开合、虚实、刚柔、阴阳、旋转变换上,开始积蓄“内劲”,追求“行似流水,连绵不断”,逐步向“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目标努力,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功法要求。
三、“重意不重形”阶段
经过长期的习练,动作达到自动化阶段,就会很自然地进入“重意不重形”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外形的动作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演练,像走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练习者已经领悟到了外形的精髓,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理解,把健身气功的内与外协调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对健身气功的真谛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这个阶段即便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