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宋
讲
故
事
告
诉
你
真
相
佛
一个多月前,有位同修找我说:我的姑娘非常有佛缘,很小就懂得念佛。可是最近性情大变,不学佛、不信佛,而且挺反感。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老宋不能查事情,还是把事情的原因问清楚为好。遇到问题,不能马上想到是不是冤亲债主在搞*,是不是有附体,是不是有灵性。找老宋的同修,一般会习惯性的这样想,因为老宋经常与灵界打交道。于是我就启发这位同修,问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有异常的。
几分钟后,这位同修明白过来了。说了一件事,孩子今年升学考试。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属于中等水平。在中国,中考、高考,是看得很重的一件事,老宋亲身经历过。老宋天资不够聪慧,中考没考上中专。当时高中不流行,中专较吃香。为什么呢?中专有工作分配。没考上中专,就念了两个初三。第二个初三也没考上中专,只好上了高中。第一年高考,分数也不够。于是,复习了一年才考上大学。为了考试,为了走出小山村,父母竭尽全力,老宋也是尽心尽力。太能理解考生的苦、家长的苦了。既然这么看中,家人又是学佛的,自然希望通过佛法来改善。当然老宋当时没学佛,自己也没有时间接触,身边也没有这种信仰的。在高中遇到的有信仰天主的,有修习易经的。当时比较流行的是气功,不管是领导、老师、房东,都是修习气功的。不是说气功不好,也不是说天主教不好,只是当时的我没有切入,没有真正的入门。
这位同修的姑娘,离考试只有一两个月了。自然心情紧张,家长也是异常忐忑,临时抱佛脚呗:放生、诵经、助印,能参与的尽量都参与参与。孩子考的好不好,能不能考上,很大一部分缘由,还是看孩子的福德是否具足,或者说有没有这方面的缘分。考试并非是唯一的出路,很多*治家、哲学家、大企业家、修行大成就者,有很多都不是高学历,但是一样成功。另辟蹊径,取得成就。所以说,考试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我们有追求,人为什么有追求呢?因为我们有执着、有贪欲。虽然“贪”不好,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作为人,并没有超脱人之常情。这样去做,对不对?对!这样做了,孩子还没有考上,证明什么?证明你没有做好。是怎么对孩子说的呢?孩子呀,我们做了这么多好事,这次你一定能考上。这句话对不对?如果从鼓励孩子的角度上,似乎能起到一定增加自信的作用,让其在考场上不发怵。
有这么一个笑话:父亲给孩子发了一条短信:你去面试,走走过场就行了。剩下的事情,给你找了关系摆平了。
孩子就问:爸爸,后台是谁呀?
父亲说:天机不可泄露,总之后台很硬。
面试结束之后,儿子给父亲发短信:爸爸,别卖关子了,告诉我是谁吧!
爸爸回信说:观音菩萨。呵呵,果然后台很硬。
宝
看似正常的一句话,却容易埋下了隐患。什么隐患?我们做了这么多好事,你一定能考中。好事是前因,考中是果。这是两个因素,这叫错会因果。考试成绩好不好,会不会做这道题,首先是需要有智慧。脑子里压根就不懂,有很多可能,并不一定会做错。虽然有选择题,有一定蒙的概率,有运气成分。
比如放生,孩子是不是亲自参加,亲自参加了几次。我们强调,尽量亲自参加放生。放生有什么功德?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全部兼具。但是你是否具有这三种布施呢?三种布施兼具的,到现场参与会更好。平时没有参与放生,只给钱没现场参与,这是财布施。让众生免于苦难,这是无畏布施。大部分人就是这样,花钱了事。叫你功德回向的时候,你就回向一下。你缺乏了一个环节,就是诵经、皈依,缺少了法布施这个环节。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报,这个很重要。虽然你也参加了,但是你的功德力不够。
这个功德力,打个简单的比喻。非常熟练的建筑工人,人家一天能盖一层楼。对于我们门外汉来说,两层砖都抹不平,这就是差距。在建筑上,你是门外汉,在学佛上,你认为自己学了好多年,就一定很厉害了,不一定。学了五十年,仍然是门外汉的比比皆是。功德力不够,法布施的功德力弱,那自然聪明智慧的报就来得弱,但一定会得智慧报。第三,快考试了,还有一两个月,甚至只有十多天,你才去做功德。没有前期专门针对这件事来做布施,这就难了。难在哪呢?难在因果即将成熟或已经成熟,不可改了。大家都知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孩子这里扎根,将来是根正苗红。年龄太大了,有太多的思维干扰。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切入就比较慢。小树苗刚开始长弯了,拿根直木棍插在旁边,用绳子绑住,等它长大了,就变直了。当弯的小树苗长得很粗壮,再想把它捊直就难了,这叫因果已成。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先阴后阳。这个事情,成功还是失败,早有定论。
孩子明年、后年、大后年考试,从现在开始做功夫。替孩子布施,教孩子诵经,考试首先就是法布施。能不能考上名校,得靠其它福德布施。有的人,考试成绩很好,这是他前生或今生法布施比较好。结果上不了名校,是他的福德不够。有种种原因,比如报志愿报错了;或者家里穷困上不起学;或骄傲自满,考上南开了,不想去,一定要考北大。最后才发现,再没有这个机会了。再考,北大也去不成,成绩达不到。继续考,还是考不上。年龄大了,只好放弃。只有去次一些的学校,这是福德不够。这就要求福慧双修,凡事要趁早,不能等因果已经成熟了。这孩子只有一两个月就要考试了,因果已经成熟了。只是你觉得还没考试,所以认真一把。大德法师讲,阳间有战争,那是阴间先乱。考试成功与否,在阴这一面,提前有预示,早已有定论。果已成,想改,必须超越这个极限才可以,小善不可以解决不了问题。你说花了好几千了,念了好几部经了。你认为的多,如果达不到实际的平衡点,还是不行。功德的大小,不是你认为大就大。记得,目的没达到,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目的没达到,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位妈妈很惋惜,不是惋惜孩子没考上,惋惜的是好好的孩子突然不想学佛了。是孩子的错吗?不是。是作为父母,教导错了。给了孩子非常好的愿景,给了孩子肯定的答案。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是这样想的:我做了这么多功德,我一定能考上,菩萨会保佑我的。你传递了一个错误的概念,你是以一个买卖人的心态传递信息。就像,我给菩萨送礼了,我一定能成功。我想去哪所学校,我给校长好处。菩萨不是贪官,不是污吏,不能以买卖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如果学佛是在与菩萨做买卖,一旦目的达不到,就会丧失信心。甚至抱怨,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我的一个好友经常抱怨:自己学佛这么久,家人这不顺,那不幸。佛,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告知你善有善因,有善因则有善果,恶因有恶果。不顺,是在承受自己的果报,前面必有恶因。你说学佛没有改变,没有改善,很痛苦,真有佛吗?开始怀疑人生。实际上,是自己根本就没有入门。佛菩萨没有教导任何人抱怨别人,而是让人反省自己。自己不反省自己做的好不好,一辈子向外面埋怨,其实已经错了。
居
我们继续分析这位同修,你给孩子美好的愿景,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你把话说得太满了。我们做了多少好事,一定会考上,这话说得太满。也许在你心里是对孩子的鼓励,但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那是非常重要的。话说得太满,必然容易遇到坎。上次我们做莲花超度,一个同修给他的孩子说,你去参与下吧,菩萨说那天不下雨。如果下雨,你就不要相信了。他对菩萨是有信心,但是他根本不了解菩萨是怎么说的。菩萨说:应孩不下雨。如果说菩萨要考验我们,也可能下雨。菩萨说了模棱两可的话,但是他错会了菩萨的意思。这样就会影响他的孩子,他以后教育就会很麻烦。那天下雨了,你说这孩子将来怎么办,你以后还有没有颜面去教育孩子?所以父母的话很重要,我们的表述方式也很重要。你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说得太满了,必然招致麻烦。
孩子一个月之前,就觉得已经考上了,已经住在天上了。一个月之后,没考中就从天上掉地下了。心里落差很大,自然就有怨,自然就有恨,自然就不信。你说这是孩子的错吗?非也!非也!是我们教育上的一个失误。所以要教好孩子,光操心是不行的,还要有智慧,还要讲究言谈举止,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度化众生也是一样,有很多同修学佛多年,家人反对,没有一人同意他学佛,非常苦恼。其实这个时候你要想想,不要往外怨,人家凭啥阻碍你学佛呢?你要学得很好很圆融,他们支持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阻碍你呢?阻碍你,证明你做得不够好。遇事多反躬自省,少埋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日三省吾身,三日一省吾身也非常棒。知道错在哪里,改正、认错就好,认错之后不再犯,这是真忏悔。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吧。如果周边有同修学佛多年未改变,你不妨把这个故事推荐给他听一听。当然不仅限于这个范围,也可以多转发“老宋讲故事”。已经四百多个故事了,每天在朋友圈转一条。不要太多,太多人家看到不舒服,会把你屏蔽了。每天一条,潜移默化,这样大家都能学好,都能向善。家庭、朋友、邻里关系都能和谐了。祝大家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