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护理究竟与生活护理有何区别医学护理不仅仅是打针发药,而是应该包括健康咨询、营养指导、护理处方、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心理输导等内涵。医院、家庭、养老院等地方,对老、弱、病残者进行生活照料与护理。生活护理的工作要求一、陪护老人(一)老人饮食1、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特点老年人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制作食品时应注意以下四点。饮食宜清淡:食物不宜过咸或过甜,过咸会导致血压增高,也会使心脏和肾脏负担加重;过甜和多食甜品,易导致糖尿病,并可导致肥胖和高血脂。果品、蔬菜、素食品味淡,老年人宜常吃,肉类食品宜少吃。早餐不可少,晚餐应备早:由于老年人要少食多餐,因而早餐必不可少,同时为避免消化不良,晚餐进食宜早,不可食后就入睡。食品宜熟、烂、软、热:老年人多胃寒,胃肠功能较弱,坚硬食物难以消化吸收,所以老年人饮食要温和,吃的食物要熟、烂、软。为避免患肠炎、腹泻,应少食生冷食品。适量进食,减少含热量:老年人基础代谢能力较低,活动时量也相对较少,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热量,加上老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多食不易消化,故老人不宜吃过饱,一般约八成饱。如果确实需要增加营养,可以少食多餐,千万不能暴饮暴食。(二)老年人饮食的原则1、食物要全面:保持多样化,如五谷杂粮、畜禽蛋乳、蔬菜、果品等都要吃,不要偏食。2、饮食宜清淡:谷类、果类和肉类适当搭配,不仅可保持大便通畅,而且能充分供应各种营养素。3、饮食有节,少食多餐:在睡前、起床后或两餐间老人可适当吃少许食物作为点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间不要吃零食,特别是甜食。4、饭菜宜软、烂:老人因牙齿磨损、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降低,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能力差,因此应该把食物切碎煮烂。5、温度适宜:过热或过冷的食物,老人均不宜食用,否则容易损伤肠胃。6、食物新鲜,多吃水果、蔬菜:对于已变质的鱼肉食品、已腐烂的水果、隔夜的剩饭菜等,老人都不宜食用。为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老年人应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7、水分要充足:汤、羹、菜泥之类的食物老人应经常吃,即可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8、少吃辛辣食物:尽管辛辣食物能增进食欲,然而老年人吃得过多,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火气大、睡不着,所以最好少吃。(三)老年人的饮食加工原则1、米饭淘米水温不宜过高,淘洗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流失营养。煮粥时,要盖上盖,水开后宜用小火煮,同时为防营养素随蒸汽流失。2、面食吃汤面比吃捞面好,可以避免各种营养素损失。吃完捞面后喝些面汤,可减少营养损失。3、蔬菜和瓜果蔬菜中有丰富的营养素,清洗和烹调方法不当,会造成许多营养素流失。蔬菜尽量吃新鲜的,蔬菜的维生素被破坏的少。蔬菜不能切后泡洗,而应先整洗再切,否则会流失大量水溶性维生素。蔬菜以炒为佳,因为受热时间越短,营养素损失越少。如果煮或炖,应加盖,且时间不宜过长。在炒菜或烧汤时,可适当加点淀粉或醋,既能调味,又可维护菜里的维生素C。能带皮吃的瓜果不要去皮,应洗净后再吃,因为皮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瓜、番茄、南瓜、萝卜等。(四)老年人起居特点与安全护理1、老年人的起居特点是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慌张、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发生事故。另外,由于老年人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减弱,许多老人存在夜眠困难或睡后易醒的情况。2、居家老人的安全护理:(1)很多老年人牙齿脱落或装有假牙,且消化吸收功能较低,所以老人的食物应易于消化吸收,要烂、软、碎;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咽喉反应不灵敏,容易噎食,因此应提醒老人缓慢进食,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2)老年人行动比较缓慢,反应比较迟钝,因此老年人活动时应陪伴在其左右,行走时应适当搀扶,以防止摔伤。(3)要保证老年人有充足的睡眠。老年人由于身体的机能衰退,疲劳后恢复较慢,所以睡眠时间应多些。一般情况下,60-70岁的老人每天睡眠时间宜保持在9小时左右;70-80岁的老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左右;8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在11小时以上。(4)老人由于活动减少,因而常有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等状况,所以要坚持让老人早睡早起,并适当进行散步、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体育锻炼。(5)有些老人常有便秘、大小便失禁、尿频、尿急等现象,而大小便不畅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因此,一定要让老年人养成定时大小便的习惯。3、老年人外出安全护理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经常到户外活动,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在老年人外出前要要掌握当日的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必要的物品。一般情况下,雨雪天、雾天、大风寒冷天气,以及炎热天气是不宜外出的。如果日期事先约好且无法改变,不能匆忙外出,而应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埋下安全隐患。如果陪同老年人外出,应根据老年人的心态和他闲聊,使其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若有心事,可用话语分散其注意力,并设法为其解忧。老年人独自外出时,应提醒他要注意交通安全,行走不宜过急,以免忙中出错。老年人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外出时还应带上心脏保健药盒和相关药物,另外,老年人外出的时间应合理安排,时间不宜过长,以防产生疲劳现象。
来源:丹东市总工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
供稿:权益部、女工部
编辑:李苗惟
制作:姜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