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练习气功的要领
TUhjnbcbe - 2020/12/22 14:32:00

美好生活,健康先行!加老师,了解学习更多养生方法,领取详细资料视频,晚上7点半辅导老师线上直播动作教学,欢迎前来听课学习!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拿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气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气功偏差。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练气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气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气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气动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气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每次练气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气功功法甚多。有的气功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气功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气功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练气动者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练气功的目的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气功师或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气功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气功大师特别推荐少林气功。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E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气功之初,-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如果气动出现了偏差,请勿害怕、焦躁、盲目,来少林寺气功院参加气功纠偏班的学习是最好的选择。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练习气功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