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传统武术的内功魅力与现代武术的外在追求
TUhjnbcbe - 2020/12/14 2:34:00

现在很多人对传统武术在认识上有很多的误区和偏见,只看到表面上武术套路的传承,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忽略对身体真正动力资源—内功内涵的整体养练,尤其是对意念、意识、意图,以及灵*的潜在意识的训练,而这些才是生命之源泉。

传统武术各家有各家的系统传承,都有一套整体的系统的性理命理训练方法。但是现在很多武术大师都在推广套路与形式,习武之人也多练习肢体套路,通过击打沙袋练习肌肉与力量,以硬打硬上为依托,或求表演,或求实战。而对于思想意识的控制,对于导引、吐纳只是一知半解,对于五脏六腑如何相生相克,经络如何疏通,五种内气如何控制与应用,各椎体和各骨关节如何松开,怎样养练体液酸碱度的变化,怎样调整微循环的渗透,怎样形成梢节中血稍、骨稍、肉稍三稍的合力,很多人都不得其解,甚至闻所未闻。真正掌握和懂得的人是少数。

以我本人修炼六十多年的形意拳来说,早年出土的岳飞《岳武穆九要论》拳谱详细地记载了内外兼修的方法。老谱云:内功得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无益而有损。老谱又云:上提玉楼,下收谷道。或立,或坐,吸气入喉,以意送下,渐至于?。通透穿帖,松捍合坚。五气朝元,周而复始,收纳甚妙。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裆而固胯,提腹以下腰。练形而能坚,练?而能实,练气而能腾。

由此可见,老拳谱中详实记载解释了内功的重要性和练法。近代的武术大家、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孙式太极拳宗师孙禄堂对此都熟记于心,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武学的发展。而如今常人头尾不能兼固,盲目追风,有的单纯打打杀杀,追求散打与格斗,有的单纯追求套路表演。而老拳谱更注重内功的修练,内形与意识的互补,要求武术修炼是内外兼修的整体。

老拳谱中的内功训练要求也为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所证实。道医云:膜为气之道路。所以各膜的疏通与渗透是重中之重,也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内气之综合之气,产生混元气功的物理根据。各种训练系统无外乎是由内练到外,由外练到内,从而有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分。

在现代科学中,众所皆知,细胞是有记忆的,代谢是有规律的,细胞与经络加以体液的酸碱平衡以及新陈代谢平衡,是现代人体软物理量子力学的修炼目标。细胞与经胳的疏通与代谢,各种膜的张力与柔韧,与软物理学中人的情绪修炼是分不开的。常人往往进入打打杀杀和肢体套路等“硬件”的训练之中,而难以进入到关系人体性理的思维意识中,进行“软件”的修为。而早在远古时代,道家和老祖宗就用生命与血汗记录了性与命的双修理论与实践系统,并出现了各家密传的内功修炼系统。

当然,各家传承中很注重个体的不同,血型的不同,情格的差异,遗传基因的不同,所以选择训练入门的方式不同,有动中取静,有静中取动,有动静兼修,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武术入门必须内外双修,必须系统地训练体能、体力、体质,让身体保持柔韧灵活,把各椎体和各骨关节松开,让体内各膜保持放松状态,因为脏俯及各膜的松展则是气血营卫流通的保障,这样才能增加骨关节的弾性与灵活性,保障气血和关节的润滑和疏通。

通过武术修炼,自卫保护于体是初级目标,达到达脱胎换骨、无疾而终,是人生终极目标。系统而全面的武学知识是我们民族之宝贵资源,望真正喜欢传统武术的武友潜心钻研挖掘整理,不但要继承发展传统武术,而且要和当代的科学训练相结合,以达东西方文化交融,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最后,望大家在武术修炼中要坚持万法求源,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与肢体,而应潜心研究传武真髓,学会调节自身的性理与命理的良性变化,三稍五脏合一力,挖掘自身的潜能。潜心努力,功到自然成。*雪田手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武术的内功魅力与现代武术的外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