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wdgf.cn
春日午后,阳光正好,人却不免有些慵懒。而我,此时站在元和观的朱门前,调整了呼吸,宁静了心神,然后,缓缓伸手,用力推开了厚重的大门。
吱吱呀呀的声音似乎打扰了观里的宁静,却也能感受到元和观的幽深和重叠。门后是一个粗大的门栓,看样子应该是很久没有用过,毕竟,这个时代,谁还能有入观行不轨之事的心呢。
一樽红衣大将*炮安静的蹲在红墙之下,他沉静的模样,似乎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俨然一副世外高人的做派。也难怪,在属于他的时代,他的每一次呼啸都在宣告着自己的骄傲!可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一座道观里面呢?心中不免有些疑问。
地面全是由长条青石铺就,每一块青石之间几乎是没有缝隙的,屋檐下的青石,人工开凿的排水沟圆润而笔直。馆内的墙壁也明显是古代的杰作,黏土与米汤的混合,历经几百年,至今依旧伫立在武当山下。地面上满目都是散落的石碑和雕塑,蹲下来仔细看看,用手细细的摸索,闭上眼,能确切的感受到岁月的留痕与场面的宏大。
走进一扇小门,一位老人坐在高高的古殿前晒太阳,见我进来,微微一笑,很自然的坐下,跟他聊了起来。如今,他就是这座古观的看护人,他说,住在这里安静,人啊,安静了,也就心静了,心静了,笑就多了,生活也就好起来了。
我问他,平日里来的人多吗?不多,这里清净,人们来的少。偶尔来几个人,就像你一样的,一块石碑前能蹲半天。我闻言笑笑,是啊,古迹有热闹的,就该有安静的。
平日里,师行功夫馆的一帮孩子会来练功,都是好孩子,总是帮我打扫这里的卫生。
我抬起头望去,一墙之隔,就是师行功夫馆的老馆,如今,这里,是专门培养武当三丰派传人的地方。
师行传承武术班坐镇教练是三丰派的道教高功----张师翰。
师行功夫馆副馆长
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
道教高功,诵经、易学
于一九九七年担任武当道教武术院总教练,期间与很多国家领导人表演过武当功夫。个人特长:武当伏虎拳,玄武拳,龙华拳,武当奇门兵器:方便铲。武当剑,悟性气功,硬气功,武当三丰太极拳,太极养生功法等!
正回忆着脑海里关于这位道教高功的资料,耳边传来扑啦啦一阵轻响,老人看着我疑惑的眼神道:师行的人来练功了。何其幸运,怎能错过!
快步走向前院,一群白衣翩翩的少年,已经在展示着自己绝美的身姿。暖暖的阳光下,桃花含苞待放,树枝开始吐绿,几只小鸟叽叽喳喳的飞过,一切,都是刚睡醒的样子,充满生机。
此时,少年翩翩,身手矫健,多美的意境啊!沉醉其中,不觉想沉沦进去!
我放慢脚步,轻轻的走着,贪婪的看着,暖暖的阳光,古老的庭院,正茂的风华,矫健的身姿,一切,自然而和谐,一切,生机盎然,绵绵不绝。我的心,已经快活的要飞起来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老的,才是本源的。
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发扬,如此,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与时俱进,大开大合,随时光滚滚前进。
目光炯炯的少年叫刘清源,别看小小年纪,在少林已经练功五年。强身健体的同时,他父亲注重孩子精神培养,他父亲热衷于道家文化,喜爱传统武术,他从小耳濡目染,去年,父子二人千里迢迢赶来武当考察,了解到师行功夫馆传承班:武当武术,道家诵经、计算机、英语口语、道家文化和武德思想全面培养人才,限定40名学员,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传承发扬中华武学。经过反复的琢磨研究,今年新春刚过,他们便来到了师行功夫馆学习传统武当武术。
他的目光里,不仅仅是坚毅,更是一种向往,一种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向往。他的目光里,更有中国传统武术未来的康庄大道。
这位跟张师瀚道长拳脚一致的少年叫史凯大,刚刚年满14周岁。已经在师行传承武术班学习满三年了。他即将面临学满三年的结业测试,一旦测试通过,免除他的一切费用,留在师行道长身边学习上乘功法。
他告诉我,他有一个武术梦。我说我佩服你,为梦想前行的人,都是伟大的。
看着他浅浅的微笑,我想:这样的少年,何愁将来!有这样的少年,传统武术更不愁将来!
十四岁,最美好的年纪,在这样的年纪里,他们为自己最美的梦想而努力,绵绵不断的出拳,一刻不停的出腿,行动,认真,用心传承,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梦想,也是师行人弘扬武当功法的行动,更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内在动力。
斑驳的土墙,巍峨高耸的石碑。但是,我还看见,枯枝上待放的桃花骨朵,还有石碑上方湛蓝透彻的天空。
热门推荐
年短期速成班课程
年半年制班课程
年月度养生班课程
武术传承班招生“大亮点”
师行亲授班年课程表
联系我们手机/(罗老师)
手机/(彭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