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养生养心护肝调肾健脾
TUhjnbcbe - 2020/11/13 9:13:00
白颠风怎么得的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养心、护肝、调肾、护脾,怡然度夏,全年健康。

01

“春夏养阳”“养阳”是夏季养生一个大的原则。阳气是什么?中医讲的阳气相当于人体的免疫力,如果阳气不足,就会出现一些寒性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在西医看来就是免疫力低下了。夏天需要充足的阳气,同时调节阴阳平衡也很重要。大多数高血压在中医看来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夏天表现的是一种阳气的升发之象,似乎对高血压患者不利。因为,本身就容易急躁、易怒。我们除了保持心情的平和,戒怒戒躁,抑制升发太过,还可以用一些决明子、菊花泡茶来平抑肝阳,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枸杞、槐米等滋养肾阴,因为中医认为阳气升发太过,是因为阴不足了,不能抑制住阳气了,肾属于水,肝属于木,有了充足的水分,树木就不会干枯了,这样来说滋阴也是对阳气的一种保护。

02

夏养心夏五行属火,在五脏之中与心相对应,心在五脏中属阳,是阳中之太阳。“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宫里的“养心殿”,那是皇帝办公休息的地方。为什么叫“养心殿”,皇帝每天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他也烦躁,养心就是要让自己能够心平气和下来,这样才不会因冲动而后悔。夏天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高考,万千学子牵动的是全国人民的心,所以更要养心。夏天重在养心。怎么养心?调心神,平和心态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夏天人很容易烦躁,这与阳气得不到及时有效宣泄有关系,每到夏天的夜晚,路边夜市也就热闹起来了,烧烤是无处不在,大家群聚而坐,两三盘羊肉,三五碟凉菜,再弄点小酒,侃侃而谈,好不惬意。可是三两杯下肚,坏事就发生了,三言两语之间,就怒从心起,酒瓶一地,打架斗殴就发生了。夏天就像青春期,人们的荷尔蒙也会分泌旺盛,容易冲动。以前有个新闻,关于动物的,说一个公鸡把一个小男孩的头给啄伤了,鲜血和脑脊液都流出来了,当时是夏天,后来医生就认为可能因为季节导致动物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情绪激动,同时它自己假想受到了外界的“侵犯”,所以攻击了小男孩。这些症状我们称之为“情绪中暑”,症状有心情莫名变差、易烦躁、爱发脾气等。“情绪中暑”对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要保持心态的平和,消除烦躁不安、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需要疏导,而不是冲动地发泄。保持心态平和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练书法、打太极、练瑜伽等一些柔和的运动,也可以听一些柔和的音乐。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很好地静心方式。一些剧烈的运动、狂躁的音乐是不适宜的。防止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功能对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有心脏病的人在夏季应该注意保护心脏。一是气温的升高,导致人体代谢加快,心肌耗氧量就增加,心脏的负荷就加大了。另外空气湿度比较大,空气中的含氧量就降低了,容易导致缺氧。还有就是大量的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了,本身心脏就不好的人就要注意了。我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多饮水,补充水分,同时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这样肠胃就不会和心脏抢夺氧资源了。我的一个邻居,老年人,就是因为晚上吃了一个炒鸡蛋,导致半夜突发心肌梗死的。这就提醒我们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健康。同时要备用一些保护心血管的药物,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之类的急救药物。

睡午觉,养精神养精神其实就是养阳气。从11点到13点属于午时,所以叫“睡午觉”。这个时候正是心经当令,心主血脉,心藏神,所以睡午觉能够养心,养神。保证下午精神的充足,消除疲劳,要不然一到下午就跟没*似的,感觉很疲劳。保证午睡也能预防中暑避炎热之势。现代研究证明午睡能够很好的保护心脑血管。午睡有哪些要求?不能饱食而卧,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饱食即卧,会影响肠胃的消化,也会影响睡眠的质量。二是要尽量侧卧,以右侧卧为佳,这样能够减轻心脏的负担。三就是时间上不要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太长了就会进入深睡眠醒不过来,反而会影响下午的精神。所以要“小憩”。尤其是我们的莘莘学子,学习压力大,中午能够闭目养神地“眯乎”一会儿,是很好地调整。否则就容易烦躁、精神不振,影响学习的效率。夏季睡眠要“夜卧早起”,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夏天天亮的早,黑的晚。这也是要求我们伴随着太阳而作息,因为我们体内的阳气本身会追随着太阳而盛衰。

03

夏季饮食一提到夏天,人们首先想到的避暑之物冰爽的冷饮、瓜果。比如作为时令水果的西瓜,我们中医就称为“天然白虎汤”,能起到很好地解暑消渴的作用。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宜了。

我们也会自制一些乌梅汤,这也是解暑的良品,因为夏天我们出汗比较多,心气耗散,就会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服用乌梅汤能够很好地收敛汗液,中医有句话叫“酸甘化阴”,这个阴狭义上来说就是体内的津液。乌梅汤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乌梅和冰糖或白砂糖泡水喝,其实这也是一个小单方,对泌尿系感染、醒酒都有很好地作用。复杂点就可以加点陈皮、山楂,可以开胃,也能够起到降血脂、醒酒的功效。

夏季要饮食清淡,这样有助于脾胃阳气的升发,少吃油腻肥甘厚味之品,肥甘厚味之品容易生成痰湿,阻碍阳气的运行。夏季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苦中带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隽永。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冬瓜能帮助对抗自由基和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一种导致血管狭窄的物质)的活动,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冬瓜具有利尿功能,故能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和*素以及排出身体积水。但是夏天很多人的食欲不高,就是因为脾胃的阳气得不到伸展,运化功能较差。这一部分人并不适宜吃苦寒之品,这时候就要多食用一些辛味之品,如葱姜蒜等之品。能够增进食欲,同时能够杀死肠道的一些细菌。如我们的凉菜里都放的有蒜汁,我们北方人吃面的时候还要吃几瓣蒜,我们炒菜的时候放一些生姜,这都能够很好地促进食欲,同时能够保护脾胃的阳气。有个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味辛,性温,有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夏季饮食寒凉之品难免会伤害脾胃阳气,佐以生姜,就能够很好地保护脾胃。这就相当于我们中医讲的“君臣佐使”,搭配好了就会起到养生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中华的吃文化。现代研究生姜能够抗菌、抗癌,还能够抗衰老,对心脑血管也有益处。我们中医开药的时候喜欢用一点姜枣作为药引,如三片姜、三枚枣,起的作用就是调和营卫,保护脾胃的。还有姜糖水,不仅是受凉感冒了可以喝,而且女性寒性痛经也是经常用的,对于受凉引起的胃痛也能够起到缓解的作用。

04

冬病夏治如果夏天不注意养生,就会“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有很多伤害阳气的行为,如大量的冷饮、过度使用空调、电扇等,这些行为的初衷可能是为了避暑,抑制阳气过度升发,但是,没有把握好度,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进而出现各种寒性疾病,如胃痛、痛经、哮喘、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同的道理,夏天养生能够对冬天疾病的发作起到很好地预防作用。一到三伏天,医院的穴位贴敷就开始了。这就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05

运动调养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汗”等多种疾病。

备注:我们挑选优质文章及视频,与大家共同学习。重在分享,尊重原创。

1、所有转载均标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署名或删除。

2、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养心护肝调肾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