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目:
《气功医学基础》共分两大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第二部分是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其中:
一、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辨证、经络学说五章。
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内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七章。
第三节精、气、神与气功锻炼
练气功的人都信奉这么一句名言:外练筋、骨、皮,内炼精、气、神。其实,气功锻炼十分强调精、气、神,它既是气功锻炼的物质基础,又是锻炼气功得效所产生的基础物质。聚精、养气、存神古人对此是有详细论述和深刻的认识。《古今医统大全》就讲: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指的就是调养精、气、神。明朝名医李中梓更把精、气、神称之为三奇。古人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认识了精、气、神三者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积累归纳,总结出如何锻炼、运用精、气、神这些生命的基础物质,让它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更有效地发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前面已说过精、气、神三者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三者又相互关联,相互转化,在气功锻炼中,是以“气”作为中心、关键的,气化的作用是气功机理的基础。前人指出:“善养生者,守息,人之一身,调气为上”。“守息”就是练功要素中的“调息”,“调气”是“行气”、“化生”的意思。为什么要强调“调息”、“调气”在气功中的作用呢?这是因为通过有意识的呼吸锻炼,加强了肺的呼吸功能,元精、元气、宗气的结合就有了基础,就可以化生更多的真气。肺主气,故有练功人士称肺为橐龠(tuóyuè)篇,认为通过它的鼓荡作用,可以促进全身的气化作用。三焦是气的机枢。上焦的气化作用加强,则心肺气血流畅,肺气能更好的发挥雾露之溉的作用,将精微物质通过“百脉”充养全身,机体精力充沛。中焦气机畅达,增强了脾胃之气,因此,食欲旺盛,体重增加。下焦气机温运,则充沛肾阳之气,更有助于脾胃的运化温煦肌肤,因此,练功常有温暖的感觉;若是口津增多,更是肾气充足上注的证明。有些练功人士认为,练气只是练元气,与口鼻呼吸之气无关,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看法。真气的产生必须要与宗气相结合。因此,真气的多寡,是要通过后天的呼吸调节进行锻炼的。无论服气、闭气、胎息等都是呼吸形式的一种,都是调节积聚于胸中的宗气的。但是,一般说来,气功锻炼中比较多的是要求呼吸之气深长自然。如《*庭经》中说:“呼吸虚无入丹田”。因为呼吸之气能够培育、发动肾间(丹田)之元精、元气,精、气的结合对强身防病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前人所说的积精累气所成真,真气充沛、精神内守则病从何处来?气功锻炼,虽然以练气为中心。但是在练气的过程中也不能离开神的调养,前人所谓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论点,反映了对“神”的重视。另外,前人还提出了“闭目养神”,“静以养神”等等调神养生的办法。《胎息经》中说:“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徐春圃在《古今医统大全》中进一步指出:“将全其形也先在理神,故怡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接心神,则不诱于外,神怡心清,则形无累矣。”所以,延年益寿(长生)、保持较好体态容貌(全其形)都得神气充足。气功锻炼首先要求集中思想,安静下来,以养心神。调心凝神,以增强真气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是练功中,意守的部位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尽相同。例如,以意守脐部为主的,这是命门的领域,古代练功人称此为“*庭”。以心神注守该范围内,通过强化意识(即神的作用),培养了肾间动气。神能御气,只要神不外驰则气自定,要通过养神、存神、凝神等措施,促进神、*、魄、意、志的安定,从而促进五脏的安和。五脏安和了,又反致神更好发挥作用。所以,有意识的调节,能够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康复。对精来说,前面已有详述。气功锻炼中有的虽强调要练先天元精,而把生殖之精称为后天的淫妖之精。但是应该指出:先天元精要靠后天之精的充养,也要通过炼神、意守适当部位来发动它。许多气功流派、一代宗师对于养精节欲的观点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在功法内容或练功注意事项中都一再告诫:练功者,要注意平日的节精、聚精。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论说。兹录《备急千金要方》中一段掌握性生活的话,以供参考:“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这是不高的要求,否则耗精太多,不利于健康,不利于练功。古代练功人士,是非常强调这个问题的。往期回顾
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津液
尊师六十六华诞
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精
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血
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气(续)
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气
拆功习练法
脏腑学说---气血精津液
捷径五环节
脏腑学说---六腑的生理⊙附:奇恒之腑
成功八要素◆悟
脏腑学说---六腑的生理⊙膀胱、三焦
成功八要素◆慧
脏腑学说---六腑的生理⊙胆、胃、小肠、大肠
成功八要素◆德
脏腑学说---五脏生理⊙肾
图文编辑:勤灯
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