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续佛心印般若为导净土为归下
TUhjnbcbe - 2020/11/3 0:54:00

所以我们刚才一上来谈了般若,谈到了《宗镜录》,了解这个心宗,那么这个真正是完全以参禅,以明心见性为宗的,那就是禅宗了。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宗的特点称为教外别传,在这个大教之外单有这样一支,不立文字。所以有的真正禅宗的寺院里头,大家不念经,不立文字,不涉阶梯,不是一步一步地,你是达到哪一步,再上升一步、再上升一步。

像密宗它这就是升起次第、圆满次第,一步一步,你先修气,然后修脉、明点种种种种的,一步一步修上去,修到大圆满、大圆满次第,它都是这个次第法。禅宗没有次第。这一点大家很难相信,尤其习惯于次第法的人,所以他就简直觉得就不可能啊。

次第法对不对啊?对,是渐法,它是慢慢来的;那还有个顿法呢!所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涉阶梯。只有两个情况:迷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没有中间。所以凡是在中间你想一步一步爬这一切的,总之就流入渐法。那么,这是禅。

那密宗呢?刚才说是强调次第,王上师就说:「禅呢,是直趋大手印的密法。」不经过前头这些次第了。现在我们这个里头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从升起次第直趋大圆满,现在我们主张是这么个主张,但不是否定圆满次第。大家顾不得修了,而且也容易发生偏差,这个很容易著魔,离开了上师修,很……;就连一般的打坐都不能离开师父,就练气功的时候都不能离开导师,非常容易……,所以坐禅走火,第一步是走火,然后就入魔,所以很多人很多练就练出毛病来了。

所以我们就是从升起次第直趋大圆满,现在主张这个修法。当然你可以涉一点圆满次第,比方我们「开顶法」,用明点开顶,这个就是有明点有脉。像「绿度母法」里头,大家是一切入种种脉轮里头,自己成佛,这还是涉了圆满次第,但是不是依靠圆满次第做为一个主修。那么一步一步主修确实是很困难了。而王上师就说,禅宗是直趋大手印的法,直接就到大手印了。那么这就好像这个禅和密不一样,密宗它就是谈到这个……,底下我也要说,就是在修这个无上密修到这个最后的「阿的」,那么它还是有一些次第。所以看的这些书里头,这直趋大手印的很少见,它不是没有,所以这就更可以圆融了。

《诺那祖师开示录》里头,诺那祖师说了一件事情,这也可以说是最高的密,但是大家都忽略了。这《诺那祖师开示录》恐怕大家都看过,对于这一个是不是当时曾经重视了?一个国王招待释迦牟尼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国王就说:「你这法是很好,可是我要日理万机,国家的事情,人民的事情我要办,我没有功夫再修这些,但你要能传我一个不须要像你们这么麻烦修的法,我也愿意学。」佛说:「有啊,你学吧。」他就学了;学了,就告诉他一句话「你是佛。」成功了,成佛了!那么很多弟子埋怨释迦牟尼佛「我们跟你这么久,你现在……,我们还修得这么……,我们还没赶上他?」哈哈哈……,这就是根器的不同。这国王他能信哪!

所以这《大圆胜慧》里头就讲,真正地说,这个很容易呀,真正的上根他听了之后他就信,信了之后就解决问题,那就是刹那就解决问题了嘛,没有过程啊!所以禅宗也不是讲过程的嘛,那就是要达到那一步。你上不去,上不去,你迷,你就是众生;不迷,不迷就是佛。像这种开示,禅宗很多,所以就很可以统一起来。所以我常常说学密的人,十个就有九个半是著相、执著,这学密人的通病;他不可能,像这种地方,能决定信入。

禅宗,那是归宗的弟子请法〔注三〕,他说:「即汝是佛。」你就是佛呀!他马上就领悟了。「如何保任?」他己经就接受了,他就说:「我如何能保持啊?」禅宗叫保任。「保任」两个字很好,一个是「保守」的「保」;一个是「任意」,我想干什么就任了,放任,单人旁一个壬字,「任」。「保任」这两个字,保嘛要保持,任是任意,要坐就坐,要走就走,要行就行,没有那些个什么什么限制、拘束、框框。他马上就问「如何保任?」回答说:「一翳在目,千华乱空〔注四〕。」你眼睛里有一个翳子,空中现了种种的花。那就给他说开了,他就顶礼了。

所以我们这一切这些世间的种种种种,都是因为你眼睛里有个翳子,你有个翳子就大地山河、男男女女、声色货利什么什么都出来了,「千华乱空」嘛!你只要明白这个不是别的,是你眼睛有毛病,是你毛病的产物。他就拜辞,「那好,你去准备行李,准备好了,你再来,我跟你说上上法。」临别赠言哪,「我有上上的法告诉你。」他就准备好了,来找师父这顶礼,告辞,听师父说上上法。师父说:「现在天气很冷啊,路上,多多保重。」完了。这是真是无上!所以这禅宗之妙,它的妙就在这些地方,这就是上上法。

所以我常常说,大伙都执著,所以这么一想,都有一些法执吧。但现在的法执不要怕,先执执再说,哈哈哈哈……。这个是禅宗的这种说法,再说得稍微什么一点,「什么是佛?」这答覆的,「清潭对面」,很清的潭水,那个对面的;你往清潭去找,那清潭一看,里头有一个影子,那个影子是自个儿的影子,那个是谁的影子?是我的影子。那清潭的对面那就是自己嘛!你跑到清潭去看、找,那个对面就是我,就是说,就是你就是佛。

都是直指,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为什么禅宗当时是一言两语,很多人就成功了。那个时候他根器也是好,他就能够决定相信,就能够承当,这里就没有怀疑,那就很快。那么临济,现在天下儿孙都是临济的儿孙。临济就是说,你说「什么是佛?」就是你说法的人,听法的人;说法这个人是佛,你们听法的人都是佛,那就人人都是佛呀!

所以我们这么来看,禅宗、密宗,密宗一般的仪轨里头所看到的,还是渐法多。真正到了顿法,就是诺那祖师所说的那个事情,那就跟禅宗最高的完全是一模一样。在当时,国王就成就了,弟子很抱怨哪,「为什么你特别优待国王呢?」这也是根器,其实这个话,弟子你也听见了,哈哈哈哈……,你不是没有听见哪,而是自己就承当不起来啊。就是这个问题。

这个淨土宗同样的,今天我们不多谈淨土宗,不过就说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个事念、理念,事一心、理一心,到了理一心,那就破无明了,这同样的。所以这个就好像我们上山,一个山,喜玛拉雅山,你可以从这方上,那方上,上的路可以完全不同,遭遇也不同。从四面八方上,等你上到山顶,是一个地方,到了顶就没有两样了;你上的时候,是各个方面不一样。所以修行也是这样,各个上的都可以上,等到了顶……,所以真正高的人,这一种差别就比较少。愈是在山底下的,那就差别愈大──只有我这个是对的,你们那都不对。你是选择好了,你的条件跟你合适了,你这个上,你是正确的,但是不要武断说别的人不对。这种话不好说,等到上去才知道。都上来了,还都可以上得来的,上的地方是一样的。

注三:请参考《指月录?福州芙蓉山灵训禅师》。

注四:《宗镜录?标宗章第一》「故先德云。一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在心。恒沙生灭。」

——转自*念老法音网站

随喜助印请加法宝流通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续佛心印般若为导净土为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