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运会把气功纳入正式比赛项目。从网上争论来看,大家对“气功”一词存在着较深的隔阂和偏见。诚然,过去确实有人把一些无关的东西装进“气功”的框里,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作为一项健身运动,气功又自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无可比拟的价值。大浪淘沙,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希望能把气功里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分享给大家,为此我们特编发林中鹏教授90年代初所写的,关于气功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练功不能缺少教师指导
气功锻炼,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十分重要,尽管有些功法相当简练,但由于涉及的是精神——物质间的关系,因此,间接接受文字或语言传达时往往不很准确,再加上每位习练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亟需有经验的老师个别咨询,方能取得好成绩而绝对避免出偏差。
教师可以保证不出偏
近十年来,随着习练气功的群众活动的普遍展开,出偏差者也跟着增加,虽然数目不大,但影响不小。我们调查了许多出偏者的出偏原因,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出偏者都是因缺乏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引起的。
“通天贯地”功,从调形入手用意清淡,故出偏的可能性极小,迄今尚未发现有习此功而出偏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强调习此功法者应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虽然,出偏并不像有的宣传说的那样可怕,但一旦出偏,仍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是我们要提醒渴望学习此功的学友的。
教师可以提高练功效果
当然,教师的作用不仅使安全练功有保证,更主要的是,关于气功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指点。诚如前几节所述,气功的学问有许多不在功法中,每一种功法虽然都有共同的要求,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特点,或许是有经验的导师多年经验积累才体会到的,指导得当,则学者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教师的职责本来就是“授业”和“解惑”,对气功教师而言,所授的内容,除了功法之外,当然还有功理,解答问题是老师的另一职责。不过对于气功教师而言还有第三个重要的责任,这就是:“带功”。有些功法习练过程,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在教师带领下才能进行。例如:中华气功进修学院培训指导教师的功法:“真气升华”,本功目的旨在提高教师功力,对学习者无动作、意念的要求,全凭领功者的巧妙带动和学习者进入气功状态时的气路配合。这其中的收获,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是练功不可缺少的。
作者介绍
林中鹏
林中鹏,中医文化学者,高级工程师。年出生,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曾任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委,北京国际公益互助协会副会长。、连续两届受聘为“医院院长学习班”讲授《中国医药学方法论》。年任中国管理科学院教授;年任中国华侨文化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年任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同年任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理事;年任首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年任首届国际养生文化节学术领衔、组委会主席;年——年任中华气功进修学院院长。
林中鹏教授是电化学和表面化学的专家,主要专业论著40多篇。年以后兼从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主要论著有《经络磁场疗法》、《中国医药学方法论》、《经络量子化通道研究》、《揭秘炼丹术千古奥秘》(见词条“炼丹术”)、《新世纪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战略思考》、《中华气功学》、《真气升华心悟》、《读老钩沉》、《从SARS到猪流感》等百部(篇)论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连续撰写有关“中华文明整体观”和“中华原创医学”的多篇文章,从方法论(Methodology)的高度阐述中西文明的差别,在哲学界、中西医界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