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气功的发展,同道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TUhjnbcbe - 2025/8/5 1:48:00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无论“道家”和“道教”,都与中国气功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道德经》一书对后世迄今影响深远,各种学派体系无不受其影响,作为治身养生“大道”的气功学来说也不例外,历来气功家都奉之为圭臬。自汉到今注家不下数百,与气功养生最切近者,当数汉代河上公之《老子河上公章句》。

据王明先生认为:“其书以论治身养生为主义,本汉人通行学说,以为人禀元气而生,欲治力养生,须爱精气,保神明,使呼吸微妙,五脏不伤,捐除情欲,而后复还性命,则久寿长生(《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实际亦确如此。如《老子》中的无为、虚静、专气致柔、和经全神等内容无不与气功原理共通,因此受到历代气功家的重视。

《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真经》(因道教奉庄子为南华真人),现存33篇,为庄子和他的学生所作。尽管不是一部专门论气功的书,但对气功学科的影响除了《老子》以外几乎无可与之比拟。

庄周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而加以发扬光大,认为养生必须“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在宥》)。由此可见其养生思想为养神以保形,保形以养神,神形兼养,才能长生。

《庄子》中还记载了不少具体养生方法,如“吐故纳新是静功的方法,”而“熊经鸟申”则是动功的方法、“心斋”、“坐忘”、“守一”,为炼神之法,而“踵息”则为炼气之法。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庄子》认为,修炼所要达到的崇高境界为“人天相应,天人合一”,因为“人之生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道教”与中国气功的关系尤为密切。可以说“道教”的发展与中国气功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此在李志庸同志编写的《中国气功史》中已有专题和详尽的论述,无须我再赘言。

在“道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道术,诸如内外丹(特别是内丹)的养炼,修持得法确可以达到健康长寿。内观、守静、存思、守一诸术都是依据“形神相依”、“形须神立”的“道教”教义而来”。服气(亦称吐纳)、食气、行气,胎息皆“道教”内炼之术,首重爱气、重精、尊神。

导引:是我国古代相传的一种治病健身方法。它是行气、按摩、漱咽、肢体运动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术。“道教”修炼者多长寿,大多得益于这种方术。

服饵、辟谷亦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即不食五谷之意。主张内养形神,行服气咽元和之术与服食药物。其它符咒、黄赤(即房中术)来源于巫觋,但与气功也不无关系。

总之正如李志庸同志所见:“中国气功的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兴起于东汉,在理论上以《老子》之说为本源,修炼内容则汇集了当时的神仙方术和巫咒等,而把导引、行气作为“道教”的主要修炼方法。但这些方法有的在先秦医疗实践中早已应用,并非“道家”和“道教”所独创,这一点也是必须说明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功的发展,同道家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