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不论是哪家哪派,如果是属于真正的中国传统性的气功,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这种中国气功,那么,它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明显的、基本的特点:它始终强调并且通过调心,通过对气功修炼者自身的内心世界的不断地清理、调整、改善,使气功修炼者在心理素质上、心理状态上、心理效应上,能够面对生活的矛盾的限制、刺激的限制,能面对若干对心理因素的干扰而不能够正常发挥一个人的良好的心理因素的若干因素。同时,使他逐渐通过若干气功修炼的方法和多方面的内容,使他逐渐趋向于理想化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心理效应。
气功方法促进身体健康、开发智慧、延长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所有人士,要认识到“德”——道德的德字在中国气功里边,它不只是一般的社会公德的偏于思想、意识、政治中的含义之“德”,要把它用于气功修炼的技术上,把它作为气功修炼的一门原则性的高技术。
也就是说,“德”在气功修炼中和运用中,它始终起着了技术上的特别的中枢作用、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决定了气功之气是否能够具备源泉,是否能够具备气功之气含义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物质和精神高度统一含义上的这种气功之气的多方面的来路。也就是说,心身并练重点是通过明白德的重要性、技术性,将它作为一门自我修炼气功、运用气功的一种气功中的高技术来对待。
气功,养生,运动,健身,认识到德必须作为技术来对待。而不只是口头讲,不只是要别人做善事、重德,关键是自身要像从事每一项技术工作那样,好比司机在学车和开车那样,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要从思维意识到言语到行动到效果始终注意不能只想、只说、不做,也不能够只注意自身一个人的德的修养和运用。
中华文明则完全不同。中华文明是一种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文明,所谓中介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宇宙和人体的统一、自然和人体的统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现在时兴的那个名词:“和谐”。
中华祖先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可以联系和互相促进的,而精神是第一性的。只有顺应天地自然,自己和万物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同样是研究金属,中国人往往说它的阴阳五行,说它和其它物质的联系和影响。
中国人生病,一定说人身整体或某部分的阴阳不协调才是病因,不存在绝对的好和坏。而解决的办法就是用草药汤剂先调理人体使其恢复元气,让人体的阴阳平衡起来,自然万病消除。西方讲征服,东方讲平衡。
修炼,皆以静坐为主,但无上瑜珈部法中,不乏动功。《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中记载“在修气脉明点时,还强调须打拳、行大礼拜(磕长头),以活动肢体,流通气血,打开脉结,散化明点。大礼拜时,观想三字总持咒在中脉内升降,有的礼拜者一拜就是几个小时,这种配合观想升降气、明点的全身运功,无疑有体操及气功动功强身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磕长头在藏密修持中是所有仪轨的开始和结尾的组成部分。这种大礼拜法是藏密气功的一种动功,它的礼拜的方式,反复性地做五体投地的全身运动,给人们带来身心安康,尤其是对慢性胃病有独特的疗效。
八段锦,左脚向左轻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眼向前平视。动作要领:呼吸自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歪斜。两肩不可耸起,收腹敛臀,含胸拔背。八段锦,养生,气功,左脚向左轻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眼向前平视。动作要领:呼吸自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歪斜。两肩不可耸起,收腹敛臀,含胸拔背。两手攀足固肾腰。
太极拳,运动,气功,健身,拉伸运动,拉筋的方法,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朝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腰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两手旋转时要圆活,不能有抽扯之形。此动吸气。
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道光十三年(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约年,武禹襄从其学赵堡太极拳。年,武禹襄亲赴河南,在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赵堡太极拳小架四十天,尽得其精妙,并获赠《太极拳谱》,读后大悟。返里后,在钻研赵堡太极拳架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汇贯通。经数年研发,他创编出一套“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新型拳术,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五行掌,是五台山传下来的养生祛病功法,其特点是三调并用。动静兼练、刚柔相济、虚实变换、松紧相辅、运动全面。五行掌包括预备活动和推、拓、扑、捏、摸五种功法,可根据病症或根据四季养生,选练相应功法,也可按顺序全套练习。具体功法如下:功前预备活动。宽衣松带,全身放松;轻轻叩齿36次,舌在口内搅动36次;分3次吞津,以意念送至脐下丹田处;以手指梳头数次,双掌相对搓热,然后干洗面36次。
气功,运动,养生方法,第四级灌顶叫名词灌顶,也是最后、最高一级灌顶。在这一灌顶阶段,修持者距离藏密的极果,只有一尘之隔。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修持者已经是肉身的圣者,而不是待悟的凡夫。
气功,养生,其修习途径在密宗宁玛派中称为“大圆满”,噶举派中称为“大手印”,而名词灌顶则是格鲁派命名的称谓。除去灌顶的宗教意义而外,实际上,每一种特殊的灌顶,其主要作用都在于为不同阶层的密宗修持者清除烦恼和传授神通力。在气功界称之为过功。
气功讲孝敬,它是以众为亲的观念、观点和技术,它需要把所有人当亲人来对待,那就是非常高的标准。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亲尊敬、孝顺、爱戴,这是必要的,但还不属于大德。特别是一旦我们自身在某些方面涉及到了父母亲家庭的亲人的这个德字上,在某些运用中,如果一旦运用不好,有时候本身就将德局限了、孤立了、掩盖了、丑化了,把它“小德有德”这个“有”就打了引号,就变成了“有”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