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跟中医一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它是行之有效的功法,可以养生健体、开发智力。也有人认为它就是伪科学,是江湖骗子招摇骗撞的把戏,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那么,气功到底是真的有效?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检验其作用效果?能不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气功的作用原理?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应当弄明白气功到底是个怎样的功法。
追溯气功的源头,都与神秘主义的吐纳调息之法有关。说白了,所谓气功就是呼吸之法,也就是如何控制呼吸频率的方法。
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思是说,呼吸就是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孙思邈曾说:“养生修炼的方法虽然很多,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多出多人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此乃修炼家之大忌也。”
晋代的养生名家葛洪,也特别推重行气之术,他在《抱朴子内篇·至理》中说道:“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此外,佛教、瑜珈以及其它各气功流派,也都很讲究调息法,并将这当作是开启智慧、祛病养生、开发特殊能力的秘法。
那为什么通过简单的调节呼吸,就可以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乃至开发特殊能力?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很难理解!也正因为此,长期以来人们都将这些世传功法当作封建迷信,或者是闯江湖的人招摇骗撞的把戏。
的确,仅仅从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很难将调节呼吸与延年益寿、开启智慧、开发特异功能这些东西联系起来。但是,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通过真实案例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乎逻辑的科学解释。
在以上所提的气功效果中,延年益寿是个长期的过程,且研究涉及变量较多,比如饮食习惯、身体锻炼、精神状态、生存条件等,都可能是影响寿命的因素。如此,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的,是开启智慧和特异功能这两种实验结果,因为这两种效果具有突发性,与变量形成的因果对应关系更具有说服力。
当然,通过调息吐纳法来呈现特殊能力,并非普通人能做到,但可以找练气功的人来做实验。
年,凤凰卫视有一个叫《李敖有话说》的节目曾对台大校长李嗣涔作过一个访谈,名称叫《李敖对话台大校长李嗣涔》(可自行百度视频),访谈中就提到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嗣涔,他是台大机电系的教授,此前当过台大校长,在半导体领域世界知名。他后来受人邀请,研究起了特异功能,并迷上了这项研究。
李嗣涔用练气功的方法训练了一批小孩。然后,蒙住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用手指触摸纸张,然后判断上面写了什么字。结果,很多小孩都很厉害,尤其是那个叫高桥舞的小女孩,她发功时每次都能准确说出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这种特异功能叫手指识字。李嗣涔还找了一些练气功的成年人来测试,结果也都差不多。也就是说,经过气功训练的人,许多都有这种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找出产生这种特异功能的原因,李嗣涔采用了先进的科学仪器,检测小孩子发功时的脑电波以及大脑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发现,小孩子发功后,大脑出现短暂的缺氧状况,脑电波变成了阿尔法波。正是这时,小孩子声称在她的大脑中弹出了一个屏幕,在这个屏幕上出现那张纸上写着的字的倒像,此后这个屏幕和字又会消失。
这真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但是,对于李嗣涔来说,作为一个久负盛名的科学家,他根本没有任何作伪的必要性。而且,此后他的实验又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求证,包括很多科学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监督,实验成功率仍然很高。
仔细分析这个手指识字实验,似乎可以找到这样的逻辑关系:气功修练者发功→大脑短暂缺氧、脑波为阿尔法波→出现特异功能。只是中间,大脑短暂缺氧与脑波为阿尔法波孰因孰果,难以判断。
阿尔法脑波是人在半睡半醒时出现的一种脑波,类似于僧人入定时的一种脑波。据研究,人的创造力与阿尔法脑波关系密切。
从科学上来分析,我觉得这前半个逻辑链还是比较明朗的,修练气功与大脑短暂缺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气功是怎么修炼的。气功的种类很多,主要分动功和静功。前者为身体运动为主,辅之以呼吸和意念调节,如华佗创造的五禽戏。后者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和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如武当龟息功就是如此。
然而,从其源头上讲,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印度的瑜珈,对气功的要求更偏向于调节呼吸。如武当有龟息功,少林有阴阳龟息行气法,印度瑜珈也有闭气术,都是通过调节呼吸的方式进入深层次的修练。几乎在所有的气功功法中,都强调要逐渐减缓呼吸,使呼吸变得幽长深远,最后变成若有若无,从而激发出生命潜能。
如道家典藏《云笈七签》中就记载有数十种吐纳行气的方法。具体方法虽然不一,但练功原则大致相同,均要求在行气之际,凝神净虑,专气致柔,呼吸吐纳时,要做到轻、缓、匀、长、深。
所谓的轻,即指呼吸轻细若无;所谓的缓,即指气息舒缓不躁;所谓的匀,即指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所谓的长,即指吸气的间隔时间要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并以心数数,至二十、三十、五十乃至百至千,方可张口徐徐吐出。所谓的深,即指闭气之时使气渗透脏腑百脉,通润全身。
呼吸轻柔到极点,就是闭息,也就是停止呼吸。闭息之术正是一种古老而流传甚广的养生功,南朝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初唐《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以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均有记载,也是古人用以祛病疗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学过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呼吸是人获得氧气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停止呼吸,血液中的氧含量就会大大减少,使得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无法维持。
以大脑为例,稍长时间的缺氧,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意识模糊等症状。而修炼气功,以武当龟息功为例,据说修炼到真定阶段时,连羽毛放在鼻腔前也不能吹动。那么,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如何供应,正常生理功能又如何维持?
显然,这在我们所学的科学常识里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会导致组织缺氧,无法通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最终造成组织坏死。
当然,如果只是一般的气功修炼,没到闭息的状态,只是短时间的缺氧,应当是没关系的。尤其是全身处于放松状态,或者处于半睡半醒状态(阿尔法脑波)时,身体本不需要较多氧气的情况下,暂时性缺氧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李嗣涔用气功训练的特异功能小孩,大概就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然后,我们再来看后半个逻辑链,即大脑短暂缺氧、脑波为阿尔法波与出现特殊能力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在解剖学上已经很难找出依据,所以这次我们用案例分析法,即比较多种相似现象的共同点,来归纳总结普遍规律。
在研究脑部受伤的案例时,有一类人引起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