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崂山为何有神窟仙宅的美称,并成为
TUhjnbcbe - 2025/7/26 19:21:00

很多人知道崂山是由于《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蒲松龄曾经到过崂山,当时他在亭子里凝神休息,时至夜晚,忽然看见旁边白墙上闪过一个影子,原来是道观里来送茶的童子,因此有了“崂山道士”的灵感,崂山道士能穿墙而过的神奇故事流传至今。

崂山道士

虽然“穿墙术”这种道术神乎其神,但崂山上确实存在着货真价实的道家修炼功法。玄壶堂讲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年一个基督教徒来到道教圣地崂山,本想在此传教不料见识到正宗的全真功法,立即被道教玄奥的法门和实证的修炼方法所吸引,于是潜心学习,并把一本道家内丹典籍带回德国,这本书就是道家内丹经典《太乙金华宗旨》,德文翻译的名称为《金花的秘密》。

可见崂山这座道教盛地不但有其名,而且有其实,那么崂山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山呢?又如何成为道教名山的呢?

崂山

崂山位于山东青岛,海拔米,是我国东海岸最高的山峰,有着“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的赞誉。崂山山势耸奇,古松苍翠,临海伫立,幽静偏僻,自春秋时期就长期驻足一批养生修身的方士之人,传说崂山里面不但有神仙居住,还有吃了能长生的“仙丹灵药”,久而久之崂山就有了“神窟仙宅”的美称。

至今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崂山渐渐成为道教的修炼圣地,不少名人、墨客、道士都来此拜访云游,比如李白、苏轼、顾炎武等。

崂山上的道观建筑很多,号称“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虽然崂山从先秦时代就声名远播,但此后的一千多年都没有大的道观建设。现在山上的建筑多是宋元明时期建造流传下来的,其中对崂山道教发展推动最大的当属王重阳和张三丰了。

海上第一名山

王重阳曾经来崂山修炼过,当时全真派兴起,山上的道士纷纷皈依王重阳七大弟子的各个门派,以至于现在崂山上的教众还是以全真派为最多。“北七真”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丘处机了,现在神清宫旁边的岩石下还有“长春洞”,相处就是当时邱道长的修炼之地。

另外张三丰也曾云游崂山,他的弟子徐复阳在此建立鹤山派,要知道一般宗教当中的排斥性还是很强的,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你没点真本事是站不住脚的。

崂山上道士的生活也是继承全真派的特点,不重视斋醮,更重视动功和静功的结合,秉着“仙道贵生”的原则,月夜习武,旭日餐胜,将修行融入到生活当中。

老道长

崂山上的很多道士都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让很多游客大感惊奇,围住他们询问这询问那,毕竟我们世俗生活跟道观里的修行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平时为了衣食住行精力耗费巨大,自然容易有精神和身体上的各种不适。而道士们的生活就很有规律,行住坐卧皆不离道。

比如匡常修道长,内功和武术早已都很高,他13岁就开始习练气功,并把打坐当成日课,常年不辍,功夫一天天增长。年轻时候几乎可以打坐一个星期不睡觉,不饮食。到了八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精气十足,并且能做到抬脚过头,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

练功

匡常修道长一生著述丰厚,如《乾元丹指》、《坤元丹指》,还曾应青岛气功界的要求写出《先天气功筑基要诀》。

可见很多古代的修炼书籍也都是那时候的高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的,现在我们知道的《大成捷要》、《道乡集》就是最早从崂山流传出来的。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隐士远离人烟,修行有成,就看你有没有机缘遇到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崂山为何有神窟仙宅的美称,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