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鬼门开,万事皆应小心为好。说到驱鬼辟邪,总是绕不开道教和道士。
道士除了驱鬼辟邪,还做什么呢?
道教最早源于道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学派。
道家的思想哲学、神仙家的养生方术、古代巫术和驱鬼辟邪,是道教的三个重要方面。
儒道互补,再加上外来的佛教,构成了中国近两千年来“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传统文化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古代著名的道教名人和祖师。
01
道之始祖老子
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认为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老子姓名李耳,他曾做过周王朝的柱下史,即管理王室藏书的小官吏,年岁略长于孔子。
春秋末年,战乱频繁,老子亲眼目睹王室衰败,离周隐去。
而后著书上下两篇,余字,后世称之为《道德经》,亦称《老子》。
三清是道教的至高上神,指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盘古被尊为元始天尊,而老子则被尊为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老子之后,战国中期的庄子继承并发展了道家学说。
庄子是宋国人,家境贫寒,但是志趣高尚。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一书就是他及其后学思想的集体著作的代表作。
02
正一道张道陵
张道陵即张陵,也即张天师,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九代孙。
汉魏之际的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据说他曾入太学,博通五经。
他听说四川人纯朴,易教化,加上四川有很多名山,于是率弟子来到四川,著道书24篇,精思练志。
有一天,忽有许多神仙下凡,授张道陵《新出正一盟威之道》。
自此他能有效地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许多人前往拜师,不久弟子多达数万人。
张道陵活了岁,他买药材烧炼金丹,服半剂仙丹便能使用多种仙术并作预言,后同高足弟子王长、赵升白日飞升。
03
茅山派陶弘景
陶景弘出生于南北朝时期,是茅山派上清宗的创始人。
据说他的母亲在怀他时,梦到一条小青龙从肚子中飞了出来,向着东方冲天而起。
陶景弘五六岁能识字作文,七八岁已读书千卷。他读葛洪的《神仙传》,对道教产生了兴趣,并改变了他的一生。
到了该婚娶的时候,陶景弘拒绝成婚,他决定出游名山,寻访真人,向他们求道。
陶景弘37岁时辞官,在茅山隐居,修馆筑道,创立“茅山派”。
道家秘笈、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医药本草等他都认真研究,梁武帝请他出山辅佐,也被他婉拒。
陶弘景在山中隐居40多年,85岁坐化之时,脸色如常,身体可活动自如,屋内香气弥漫,几天几夜都没有散去。
04
全真道王重阳
王重阳生于南宋时期,是道教全真道创始人。据说母亲生他前做了很怪异的梦,24个月才生下他。
王重阳48岁时,长叹自己庸庸碌碌,没有作为,从此狂放不羁,不再检点和约束自己。
亲戚朋友见他这副模样,心中厌恶,都说他是得了病,对此他也毫不在意。
后遇到一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舍弃妻女离家修行。
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并创立了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
所以道士也分出家和不出家,全真道与正一道为道教两大派别,前者需出家修行,后者可娶妻生子。
05
武当派张三丰
张三丰为武当派创始人,他的一生跨越了元朝和明朝两个朝代,据说活到了岁。
其人龟形鹤背,大耳圆目,行事怪异,数日一食。读书过目不忘,游处无常。因不修边幅,被称作“张邋遢”。
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元朝县令。
张三丰为了求道,放弃官位,云游四海。为了减轻给妻儿带来的痛苦,他天蒙蒙亮时就悄无声息地离家了,那时儿子还很小。
传说,张三丰曾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授丹诀。他生前未公开自立门派,仅以游方高道身份收徒。
他不仅精于内丹气功,而且武功高强,被推为武当内家拳法鼻祖。
张三丰一生著述丰富,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
后人整理成集,也就是流传至今的《张三丰全集》。
06
岭南道人白玉蟾
白玉蟾出生于北宋时期,是海南省琼山人,为道教金丹派南宗创始人。
6岁丧父,16岁离家云游,23岁从海南岛只身渡海到内地求师。
他在各地拜师访友时,到处受冷落碰钉子,但他依然无所畏惧,饥来吃饭困来眠,安然以对。
他博览群经,无书不读。
他是道教祖师,也精通书画诗词,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白玉蟾常思念自己的故乡,相传最终回归海南,在定安县文笔峰羽化成仙,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