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打坐中正确使用松和静两个工具
TUhjnbcbe - 2025/7/16 11:56:00

本来“松”和“静”属于人的两种心念状态,但正是由于这两种心念状态,在打坐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此,我把它们当作不能缺少的重要打坐工具。

对这两个打坐工具,从认识到正确使用,我经历了迷惑、试用、有所认识、到认识比较深刻的过程,下面我以简洁的方法说说这个过程。

繁茂

01,从认识到使用的过程

在打出初期,我也象大多数打坐爱好者一样,一上来就想进入“静”,但是杂七杂八的各种杂念,犹如立冬时节的树叶,掉了一批又一批,在这些杂念中,有工作的、生活的、解决人际关系的、对某一问题专注应该如何处理的…等等,虽然有的书中讲,在这些杂念来时只要想“准头”(鼻头),这些杂念就会过去,但是仍不能彻底解决杂念纷至沓来的状态。

后来看到了一些书籍,讲到了“放松”对打坐产生的作用,于是我又试用了“放松”,由于躲开了“静”,那些杂念也随之而去。经过一段时间对“放松”的试用,效果竟然很不错,尤其是打坐后心情十分愉悦。由于当时我对打坐出偏造成的恶果印象十分深刻,因此,由打坐而引发的身体反应我是十分敏感的。

由于放松使身体的反应良好,就逐渐坚定了我以“放松”作为初期的主要打坐程序,并且以这个程序进入了“百日筑基”。再后来,随着不断充实,逐渐形成了现在《我的打坐初期程序》。

02,为什么古人只讲“静”不讲“松”?

对这个问题,我讲两个事儿;

第1,打坐中期“静”的状态。

我现在已经从以“松”为主要内容的打坐初期,进入到以“静”为主要内容的打坐中期。在这个时期“静”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当我以散盘坐定闭塞其兑,用右脚后跟抵顶住会阴穴,不到五分钟,元气即可充满全身,然后去实施修复补益去了。此时,各种杂念踪影全无,全身处于“安静虚无“”的状态之下。这个安静虚无,就是《参同契》中所讲的静到极致,就是《道德经》中讲的“无为之静”。正是有了这种“无为之静”,“安静虚无”的状态,才能去实施无所不能的修复补益。

路径

第2,为什么古人只讲“静”不讲“松”?

纵观《中国气功》四大典籍,它们只讲打坐中“静”的重要,而很少提及“放松”的必要,这个问题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了很长时间,后来一次顿悟使我顿开茅塞。

《悟真篇》中说;“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当知有作是根基”。张伯端老先生在这句话中讲的“有作是根基”到底指的是什么?难不成在“静”以前还有一个根基吗?我当时想了几个答案,后来都被自己推翻了。再后来一天洗漱后躺下睡觉时,猛然领悟到,老子、魏伯阳和张伯端,虽然他们都是古代先哲大家,但是他们又都是平常之人,也都需要按照放松—入静然后进入到睡眠状态。

又顿悟到,古代有“洛阳纸贵”一说,这句话是西晋时期由于“纸贵”,影响文化传播,由此就更能想象出我国四六文体和竹简时代,更是惜字如金。

综合以上说明,古代先人正是抓住了“静”是生成修复补益效果的主根,主源,而将“放松”这个主根主源的基础,放在了次要位置。好在《悟真篇》将这个根基作了重要的补充,才有了现在我们知道的一切。

经过领悟和顿悟,无论是自己的打坐实践,还是从逻辑推理,从放松—入静—无为—入定,都体现了明理才能安全修炼,打坐前行的正确路径。

绚丽多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坐中正确使用松和静两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