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屈原超越现实的手段道家气功修炼
TUhjnbcbe - 2025/6/30 18:31:00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3946.html

屈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丰富复杂而又浪漫神奇的世界,这里儒道互补互绌,人神杂处,天地相通,“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第页)他深受儒家“实践理性”的影响,追求“美政”,志在国强,颂扬圣君尧、舜、禹、汤、后稷、文王;赞美贤臣伊尹、周公、比干、吕望。

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他“虽九死犹未悔”。但无情的现实却使他蒙受打击,理想难以实现。入世报国受阻之后,道家出世思想便冲击着屈原,他“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返。回朕本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离骚》)。这实乃道家“无道则隐”出世思想的反映,以此来达到对黑暗现实的超越,使主体复返自由的境界。

超越尘俗的实现,必借助于一定的手段,一定的方式。屈原一方面遵楚风楚俗请教于巫师,寻求超现实、通神灵的途径;另一方面则采用道家精神超越修炼气功的方法,来达到抚慰心灵,平衡心理,超然于尘世的目的。

从《离骚》发其轫,到《远游》成其体,表现出屈原曾尝试意念超越、精神远游以达自由的气功之境的心理历程,以及沉重的超越终难超越的尖锐复杂的内心冲突过程。

屈原忠心为国而受谗被疏,于是无可奈何地选择退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芨芨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传统的解释是屈原以服饰的芬芳比喻自己美好的品格情操,但这种阐释有欠中肯之处,因为诗中很清楚地指明这是屈原退隐修身的一种方式,即一种非具象的精神、意念修度方式。

屈原决不是具体地用菱叶、荷叶去制作衣裳,用繁华的佩饰去美化自己,而是在意念中想象自己为荷花、荷叶般的灵物一样美好,一样芬芳,并以修炼时进入这种精神境界为乐、为快。

不仅如此,屈原还借精神上的神游以求超脱。“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糜以为粻。为余驾飞龙兮,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唵蔼兮,鸣玉鸾之啾啾。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两极;凤凰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这种远游决非实际的远游,也绝非单纯的浪漫想象。这是道家“守静笃,致虚极”的神游,是同大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的“玄同”。

在这种精神境界、意念场中,屈原被现实压抑扭曲的灵魂,被煎熬折磨的情感得到了解放和自由,融入一个轻松和谐,赏心悦目的自然之中,进入一个超现实的精神王国之中。

如果说屈原在《离骚》中的精神超越境界尚不充分,那么在《远游》中表现得则可谓淋漓尽致了。

“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屈原在这里感叹岁月易逝,报国无门,遵儒家之道,效法轩辕而受阻,于是选择追随道家高士王子乔之路,修炼气功以养身心。

加厚打坐拜佛禅修垫茶道草编榻榻米垫地上坐垫藤编蒲垫蒲草蒲团淘宝月销量¥24.9¥26.21购买

他吸服的是自然界中的清纯之气,吐故纳新,以保持心灵的纯洁,情感的愉悦,肌体的轻松和谐。这里讲的是气功功法,即气功修炼之法。紧接上文屈原富于哲理的诗句揭示道家气功功理,“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限,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屈原以老庄哲理为指导,阐发道家气功功理,他深悟内在与外在的大小关系,尘俗与自然的取舍关系,心与气、气与神的关系,并进而指出只有正确地处理了以上关系,神领体悟才能登临道家气功的佳境。

这段哲理诗不仅记载了屈原修炼道家气功的具体过程,所使用的道家功法,依据的道家功理,而且昭示人们屈原从事道家气功修炼曾达到较高的境界。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认为:“《楚辞·远游》云:‘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此即服气之法,”(《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15页)并进而推断于早期的气功服气辟谷之法,此论是很有见地的正确结论。(杨洪林)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屈原超越现实的手段道家气功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