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店龙/文
在站桩或练气功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功感效应,如两手的热、胀、麻以及之后身体出现蚁走感、电麻感、肌肉跳动感、身体充实感等。伴随这些变化,身体也会发生良性改善,乃至消除疾患,由弱至强。还有一个效应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是自发动现象。不论站桩还是其它形式的气功,在身体放松和大脑入静的情况下,非常利于“内气”的蓄积,这些“内气”在经络运行的过程中,会起到温阳筋肉,打通淤积的作用,当遇到经脉阻滞状况时,则有疼痛或不适,在冲关之际,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此外,自然界有物极必反规律,柔极则刚,松极至紧,静极思动。在功态的松静状态下,那些负责运动的某些神经由于不安分过度的安静会指挥部分肌群自发的动起来。
合掌静思集体展示健身气功这种自发的动往往会加快气血运行,利于打通淤积,具有一定的康复疾患作用。正因为如此,在上一世纪80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多钟自发动功,如灵动术、自发五禽戏等。这些功法的共同特点就是先练气,之后是启动式、发动阶段和收功。这个过程多受意思支配,稍有不慎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副作用。前后,笔者曾体验过自发动功,晚上睡觉时感到整个床都在晃动,好像地震一样,心里很恐惧,从此很久不敢再体验自发动功。
气沉丹田三年后,我又练了其它功法,我通过资料了解到自发五禽戏,于是,心里又痒了,开始练了起来,当我站桩或练一些慢动作功法时,气机蓄积和发动一定程度后,肢体会产生动的欲望,此时可顺应其势的动起来,于是,自发动作开始了。但是否一定是五禽戏呢?实际上,并非正好是五种动物的神态。之所以产生五禽戏动作,完全是大脑潜意识的作用。在入静的情况下,潜意识会明白练的是自发五禽戏,这时的潜意识就会有意无意的指挥肢体产生猴、熊、鹤、蛇、虎的动作。如果一点儿没有意思支配,即使自发地动起来,也绝对不是恰巧的五禽戏。
导引术盘坐运气自发动一会儿后,肢体终有停下来的时候。如果属于不由自主的自发动,肢体会自然地停下来;如若属于由引动至发动所产生的动,则必须要有收功这一步。假如收不了功,肢体就会大动不止,甚至几个人就按不住,这就是严重的偏差。曾有一年因练自发动功导致精神病者不在少数。此后,自发动功的功法逐渐失去了市场。
两手运气感应健身气功笔者认为,如果为了养生健康练功,没有必要刻求自发动,更没有必要专门练习自发动功。出现自发动的现象多是在静态状况下产生的,如站桩、静坐等。这种情况的自发动作,可以看作是功感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有意克制它,让其自然的动就行;也不要有意强化它。只要不是引导下产生的自发动,一般稍动一下就会自然地停下来。如果不想让肢体动,放松身体就行。
跪式练法在站桩、静坐或其它非自发动功的状况想产生的自发动,原则上不会出现大动不止的偏差。正确的对待方法就是欲动则动,欲止则止。比如,在站桩过程中,有的人先在手部产生微动。站桩时间越长,“内气”越明显,身体越放松,大脑越安静,自发趋势就显著,由此会引起一只脚在原地产生抖动。此时,如果能因势利导的点燃这个“自发动”的火花,肢体就会大动起来;假如大脑的潜意识“命令”肢体去模仿动物,或者去打醉拳,就会自然地出现五禽戏动作或醉拳的醉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电脑发出“停止”信号,肢体动作就会停下来,不会出现失控现象。这就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奥妙。
托球桩站桩之推托式在真正的自发动的状况下,大脑更加入静,气血淤积者自然打通,经脉更加顺畅,对祛病健身大有益处。多年来,笔者不管是在功中状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状况,只要大脑给肢体输入信号,可随时启动,又能立马停止,收发自如。即使如此,笔者仍建议习者不要过分的追求自发动作。不论练习何种功法,有效了,健康了,才是硬道理。
健身气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