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关于气功,科普界内部有分歧,但合作高于分
TUhjnbcbe - 2025/6/22 8:44:00

这些年,见惯了科学爱好者和科普工作者彼此之间的“冲冠一怒”,为的无非是一些微末琐碎的小事。按道理说,懂科学内涵,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做科普工作的人,三观基本保持一致,为什么彼此也会发生矛盾呢?只能说,世界是复杂的,人类是复杂的,要想实现人人“一条心”就是等到进入大同世界都不可能。

不过,科学、科普工作者之间虽然不是铁板一块,在某些话题上还有分歧,但还是有共同思想基础的,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科学爱好者或者科普者,他们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彻底否认超自然现象的。只是在一些局部问题上,可能会发生暂时性的意见分歧。

比如,关于“气功”,虽然%的科普工作者,甚至包括国家中医科学院的具有中医博导背景的教授在内,大家都认同不存在“外气”,也不存在经络,但是在反伪的程度上不是完全同步的。

张洪林教授

研究气功的专业人士,比如张洪林教授,他认为气功里面没有任何涉及神秘主义的东西,但是气功在调节身心上还是有一点效果的,其疗效来源于人类的心理暗示效应。他通过钻研大量的古籍和实验指出,“调神入静”才是气功的本质属性,即人的心理状态为气功本源属性第一位,而不是所谓的“气”。张教授还用大量的事实证据揭露,其实气功锻炼方法的三要素是心理活动、呼吸运动、身体的姿势动作。这等于证明气功与所谓的“气场”、“能量场”、“磁场”等猜测无关。

而一些没有过气功领域专业研究的科学、科普界人士则坚持认为,气功是百分之三百的伪科学,不但没有“气”这种玄虚的玩意,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效果,即使是心理疗法都不存在。

气功修行

正因为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会在思想上出现碰撞,以至于发生某些不愉快的争吵。有鉴于此,我给些的个人意见就是:合作大于分歧,切忌内部分裂。

几十年前,邓爷爷就用“不争论”这一方式体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因为他知道,一旦争论“资”与“社”就可能让改革错失良机。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试错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但是如果创业阶段即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就会延误改革开放。所以,“不争论”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法宝,也是求真务实的体现。而科普工作者,为什么就不能保持团结,在某些暂时不能意见妥协的地方也“不争论”呢?

“健身气功”不健身

如果我们暂时“不争论”,则可以因为在其他领域保持高度统一,而建立起合作共进的基础。比如,上文提到的张洪林教授,他具有中医和西医双重研究生经历,他不可能对某种传统文化予以彻底的否认。但是,张洪林教授在反对伪气功、瑜伽、转基因、神秘主义教派等方面,与所有的科学、普工作者都是高度一致的,这样的学者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团结呢?

有些朋友要彻底的否认气功的疗效,但是张教授用几十年的专业研究成果告诉你,真正的气功还是有一些安慰剂效应的。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盛行过气功热的,这些气功热的余毒到现在也没有干净,而张洪林将气功的效果归之为心理暗示效应,这是有利于帮助气功迷信者和某些极端神秘主义教派受害者走出误区的。

气功热

张洪林教授当年与《科技日报》合作,撰写了大量的批判、揭发伪气功、气功大师的文章,担任联合国气功顾问出国指导,在海内外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本人则因此长期遭受人身威胁。所以说,张洪林教授是在科学普及方面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其功绩必将铭刻在历史光荣榜之上。如果他这样的人都不能团结,则科普的路会越走越窄。

作者:怀疑探索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气功,科普界内部有分歧,但合作高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