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三千年的内圣外王,两千年的内法外儒。内圣外王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的两大特点一是通天,二是长生。巢皇,燧皇,羲皇时期的云中子,九灵子,郁华子,炎帝,黄帝,玄嚣帝,颛顼帝,喾帝,挚帝,尧帝,舜帝时期的赤松子,广成子,宁封子,赤精子,图录子,广寿子,务成子,尹寿子,大禹,商汤时期的真行子,锡则子都是通天的,也是长生的。五帝之后通天的道家逐步失传,通天的火正沦落为史官。老子是最后一任能通天长生的史官,周朝的柱下史,守藏史。
健康和长寿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唯有道家能够解决此问题。道家修炼的是长生,摄生,养生。也就是指长生术。在《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画龙点睛:“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老子》说:“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庄子》说:“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恬淡虚无”,“心斋”,“坐忘”。天人相合,人就会变成圣人,真人。《道德经》云:“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谓之玄同,黄帝称为“提挈天地”,庄子谓之“齐物”。很多人认为,和光同尘就是韬光养晦,真是滑稽。还有人认为,齐物论是要包容别人,海纳百川,甚是粗鄙流俗。提挈天地,玄同,齐物,三个说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修炼的最高境界:合于天道。
长生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道,是修炼的普遍规律,它的适用对象,不只是人,而是关于万事万物生与死的普遍规律。所谓长治久安,把身体当成天下,把天下当成身体,道理都是一样的。《道德经》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道家之学,最高的运用,就是平天下。道家从无出世入世之说,道家只有得时而驾,不得时而隐的说法,关键在于一个时机。
华夏文化,从伏羲炎黄到夏商周,帝王官学一脉相传。掌握天道之奥的人是郁华子,赤松子和广成子这样的天师。天师负责把天子育成圣王,社会稳定,天下太平,乃后世之理想社会。老子是最后一任赤松子式的人物,末世天师。周朝皇室内乱,王子朝携典籍奔楚,老子出关。标志着官学崩溃,文化流入民间,私学泛滥。百家各执一端,争鸣不休。百家争鸣不是文化昌盛,恰恰是文化危机。百家争鸣,道裂为百,天下大乱,人头翻滚,内圣外王的天下秩序彻底终结了。
庄子说: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内圣外王时代结束,以天,天师,圣,王,天下为结构的天道体系断裂,华夏文明进入内法外儒时代。汉朝官学是儒学,建起以天子,礼,儒,法,大一统为基本结构的人道体系。以天为天变成了以人为天,把人拔地和天一样高。把儒家思想神化。孔子被尊为神圣,称之为素王。皇帝也要和天进行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皇帝就是天,天就是皇帝,如果皇帝德厚,那么天下就会祥瑞太平,如果皇帝德薄,那么天下就会昏乱祸殃。既然天就是皇帝,天德就和天子之德互相等同。那么同理,反过来也成立,如果出现了地震,是天德不顺,那么也说明是皇帝缺德。
《道德经》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这就是莫知其极而无不克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天道福祸观认为,天地的造化运动,万物的演化运动,并不以人主观的好恶损益为转移,人的心智,是无法穷尽一切损益福祸的,更无法控制天地造化,只出现福,不出现祸。
在独尊儒术,以人为天,天人感应的世界观里,如果天下出现了灾祸,那么就是皇帝缺德。儒生们,为了维护皇帝这个至高的天和他完备的天子之德,就必须得在祸殃发生之前来规避它。经学之后,纬学大兴,预决吉凶。谶纬谶言流行,“亡秦者,胡也”、“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就是谶言。纬学后世演化为文字狱。
在华夏文明的以天为天,同于大道,合于天伦,提挈天地的真人,赤松子,广成子,神农,黄帝,老子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天师。天师和圣王,才可以以天道立教。到了汉朝,真人不复存在。最高的圣人是周公和孔子,以礼法立教。到了东汉,谶纬之学,装神弄鬼,祭祀体系和官学体千疮百孔。张道陵应运而出,创立天师道,化解谶纬之害。
东汉天师,和广成子老子这样的天师,是不一样的。此师非彼师,此道非彼道。此道是人之道,非天之道,披着道之外衣,行谶纬之实。黄帝老子庄子从不论装神弄鬼之言。先秦诸圣的经典,也从不论鬼怪神巫之说。在道教中,老子就变成了太上老君,成了神鬼。演绎出来了一套神仙体系。自古以来,华夏的最高神是昊天上帝,天师道有昊天上帝不崇,而把老子神格化,变成了和昊天上帝对等的至高神,一个国家里面,出现了两套不同的祭祀体系,百姓无所适从,汉王朝随之而崩溃衰亡。
就张道陵的道术源流上来看,《易》《玄》《枢》《索》《符》《素》都很精通。后来的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的思想来源也是三皇之道。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汉代,很多炼丹术士认为,矿物药经过炼制,人服用之后可以不朽,这就是被后来称之为外丹术的道术。事实上,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中医,是古代圣人修炼道术的副产品。张仲景根据黄帝,神农之术形成了后世中医的基本框架。
葛洪著《抱朴子》和《神仙传》大言神仙。《抱朴子》将神仙分为三等:“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举形升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拔宅飞升,白日飞升。葛洪是个大能,把神仙术理论系统化。火药,就是葛洪炼丹的副产品。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也是源自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药方。魏华存是一位传奇的女神仙,出之天师道。后来创立了上清派,以《黄庭经》为核心,积精累气,存思内守,形与神俱。认为人不用修炼,直接把《上清大洞真经》念一万遍,就可以变成神仙。
神仙术称人可以修炼外丹成仙,屡遭失败,从秦皇,汉武到李世民,都崇信外丹术可以成仙,不仅没成仙还反遭其祸。残酷的现实,逼着神仙术士,另辟蹊径,走向内丹术。外丹术的祖师是神农,练气术的祖师就是彭祖。内丹术是外丹神仙术和练气术的会体。
葛洪道术传灵宝派,灵宝传钟离权,吕洞宾,钟吕再传王重阳。钟吕著《钟吕传道集》和《灵宝毕法》。钟吕认为,仙分五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吕洞宾认为出阳神,纯阳之阳神可不朽,成为真正的永恒的神仙。所以他也叫吕纯阳,纯阳真人。王重阳全真教认为,抛弃肉体,解脱了道,才是最高的境界,这恰恰是和葛洪相反。钟吕所开创的内丹术少阳派,主要分为以全真教的王重阳和全真七子为代表的北宗,以张伯端为代表的南宗。南宗的高人,还有白玉蟾。和南北相应另有黄元吉内丹术中宗。炼内丹的通常的思路是,先开任督二脉,再开十二正经,接着是奇经八脉,最后是冲脉,冲脉一通,全身百脉皆通,最终全身肌肉若一。黄的思路是,一上去先开冲脉,冲脉一开,百脉皆开,的确高明。
内丹术的文始派一脉,老子传尹喜,尹喜传鬼谷子,鬼谷子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抟,陈抟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张三丰。内丹术修炼的体系化,是陈抟完成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练虚合道,都是陈抟的思想。陈抟和吕洞宾的交汇与碰撞,它的结晶是张三丰。
道家修炼的最高追求,也从提挈天地,退化到了举形冲虚,又从举形冲虚,退化到了阳神出体。所谓的羽化成仙,说白了就是死亡。至于出阳神成仙,死无对证。
道家修炼到内丹术,其基本原理,已经和神农岐伯彭祖黄帝老子庄子相颠倒了。老子说的是,虚其心实其腹,载营魄抱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内丹术却说,要性命双修,出阳神。根本原理上,几乎都反了过来。内丹术继续向下退变,就演化出来了形形色色的气功派。道家修炼,身体会出现五个不同层面的变化,从低到高,依次为气液神虚道五层。真气不全,髓液不开;髓液不全,神灵不开;神灵不全,太虚不开;太虚不全,大通不开;同于大通,提挈天地。
内丹术修炼到最高,也就是髓液。而气功呢,则是内丹术的皮毛的皮毛大部分的气功,只是皮下浮阳之气的搬运。可能连任督二脉都不能开通,虽然气功用的都是道家的思想理论,但是它的做法,完全是反的,比内丹术还反道。这样的后果,不仅不能修炼得道,可能还会损害健康。因为用意念搬运浮阳之气,会导致全身气机紊乱。人的气机一乱,就会出偏,出偏了之后,整个人就会精神不正常。很多人脑子都炼坏了,出现了精神错乱,比如特异功能。至于穿墙术,开天眼,意念搬运,用耳朵识字,各种神通,其实都是一贯的江湖骗术和魔术罢了。真正的道家修炼,神农岐伯黄帝彭祖老子庄子,包括魏伯阳,葛洪,从没说过修炼最后会出现特异功能。特异功能的说法,都是通过魔术冒充特异功能来骗人入教和供养的。
大道隐没,精神空虚,这就是气功热的深层根源。人们向往真正的大道,可以带给他们健康和长寿,其热情,却被妖妄之人所利用。这就是正道不兴,奸邪必盛的道理。南宋以降,道术碎裂,大道不存,旁门百出。道与世两相丧。吃喝拉撒的鄙俗之事,都会被有些人在上面加个禅,加个修,加个道。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万人围观,叹为观止。一般人认为要健康,要长寿,修炼挺好的。其不知修炼之事,非同小可,要慎之又慎。读圣贤书,纯真素朴,明白四达,合于天伦,极于人伦、止于至善,通权达变、无所不能才是最好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