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的学问是中华传统国学最独有最独特最宝贵的学问。它源远流长悠久,深刻细微的对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宗教思想、特别是养生思想和中医理论实践等潜移默化,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气功这一叫法,实现代五、六十年代才有的。在古代称之为:隐几、修真、服气、参禅、修行、内圣等等。实际上,练气的功夫就叫做气功。气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魂,“人活一口气”、“气为血之帅”等等,都在说明气是生命的本体,它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得不到西方主流医学界的认可呢?
纵观古今的书籍,都没有哪一本书有清晰的说明白它是什么?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经书上只告诉你它在身体的状态和体会,所以,没有从修炼上得到印证,又怎么能够明白呢?如人喝水,冷暖自知。佛家对它的描述是空、琉璃、净土等等,道家对它的描述是气、聚则成形,散之为气、天人合一等等。
在修炼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身体里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当“意“在身体流动时,有东西像水一样会随着意在体内任意流动,如果将意来做晃荡动作时,身体也会感受到像水在瓶子里晃荡一样,如果将意在体内做膨胀扩散的意思时,身体就会感受到像气球充满气一样。如果将意在体内做旋转的动作时,马上就能形成一根很粗的气柱实实在在的撑着。如果根据密宗的三脉七轮用意在玩时,这时才知道这些都是真实的。其实,这些现象还都是一些浅层次的功夫,随着功夫的深入,体会就会更加各种各样。这时,就能够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在告诉你什么意思了。但是,在练定静的功夫时,还要去除这些各种各样的像,要不不舒服就渐渐的开始了。这时,就能体会老子《道德经》:功成而弗居,唯弗居,是以不去。大乘佛家的告诫:小乘佛法的出路就是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的缺点就是容易身执难除。
气功热时老照片-童子功为什么在练功的状态下,体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景象呢?
如果用现代的微观量子能量学,是很容易解释清楚地。爱因斯坦的老师、量子理论之父----普朗克博士,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感叹道:我对原子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由快速振动的量子组成。一切的物质都是由能量组成的。能量是由量子组成的,量子的存在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可以这样说,一切物质都是频率振动的表现结果。振动频率高的成为无形的物质,如人的思想、感觉和意识。振动频率低的成为有形的物质,如石头、泥土和人体等等。
再回到修炼的静功上,古代圣人告诉我们:万法以静才能入圣。修炼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静功的目的就是将体内一切的动用意念把它平息了,平到停止为止;意念包括:念头、痛感、呼吸、脉搏等等,也就是《心经》中所说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皆空的境界。《大学》告诉我们:知止而后能定;所以要致知,只有知道“止”的意义,才能知道静功究竟要如何练!
气功热时老照片-铝锅接收天地之气随着功夫逐渐深入,体内逐渐能做到“松”开,身体感觉到空无一物时,将“意”定在丹田里一动不动,再发动先天元气与之交合,这时,体内马上就能感觉到有氤瘟之气随意而动。这也是《道德经》中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也是小周天功夫中水火相交的功夫。试想想看,身体中有血、肉、筋、骨、皮等各种各样的物质,为什么又有一气流通的感觉呢?古人当时没有微观的研究,只能将感受讲出来,佛讲“空”,道讲“气”。佛讲真空是妙有,道讲天人合一,无里无外。究竟是什么东西能穿透全身呢?只有能量,能量振动的频率!共振的结果!那么,静的目的就是将体内振动恢复到一个频率上,从而形成共振!就如足球体育场上的人浪,当观众各自在乱动时,就是躁动;当观众听口号,整齐划一的动时,就是人浪。将这个共振修炼到能随意而动,也能自动,这就是修炼修炼的秘密。心能转物即是如来!天地尤槖蘥乎!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