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气功人物张介宾与气功
TUhjnbcbe - 2025/5/27 19:03:00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张介宾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穷研博览、熟读诸子百家,通晓易理、天文、兵法、音乐等;对中医学术有精深的研究。他撰写的《类经》、《景岳全书》等著作,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氏还从摄生的角度出发,在阐释《内经》的论述中,对导引、按摩等气功进行了可贵的总结和介绍。兹综述如下。

一、述修真之本

张氏对修真养性的认识,一本《内经》的观点。他认为,“修真之书,千言万语,无非发明精气三字。(《类经》)张氏指出,人生之本,精与气耳,精能生气,气亦生精,气聚精盈则神旺,气散精衰则神去。由于“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故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也。(《类经》)又因为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因此,“虽道家议论尽多,然无非祖述本经精气之义耳。”(《类经》)

二、论修真之法的实质

张氏认为,言闭气者,即所以养气也;饵津者,即所以益精也。“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类经》)转辘轳,运河车,到玉关,上泥丸,皆言提气;进用武火,出用文火,言呼吸;赤龙搅水混,神水满口匀,是说的津液;有想火入脐轮、放火烧遍身,是说人体内的阳气,从下而上升,以温元海三焦,温煦肌体……虽然,导引、按摩,壮身健体的方法名目繁多,但可以一言蔽之,这就是都强调出少入多,而保持气充精盈神全。修真的实质就在于此。

三、集修真的方法

张氏认为,修真养性、健身祛病的方法,蒋氏调气篇、苏氏养生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足为入门之阶。

1.蒋氏调气法:在紧闭门窗的室内,安床暖席,仰卧闭目,先练习闭气。即以鼻子渐渐吸气,到了腹满就停止呼吸。待憋不住的时候,从口中细细地把气吐出。不要一呼而尽。等呼毕、再如前进行吸气、闭气、呼气。开始可练习十息或廿息。渐熟渐增,能闭气七八十息以上,就能使清气布散脏腑胸膈之间。

到了纯熟阶段,当闭气的时候,鼻中惟有短息寸余。所闭之气,在中如火,蒸润肺宫。一纵则身形委蛇,神在身外,其快美不可言状。这是真气表里上下流通润泽的缘故。当所闭的气渐渐消失,则恍然复旧。这种调气法以多为贵,以久为功。如果白天、晚上做上一、二次,久久会耳目聪明,精神完固,体健身强,百病消除。

2.苏氏养生诀:每天晚上子时之后,寅时之前,披衣拥被,面向东或南,盘足而坐,叩齿三十六次,两手握固,拄腰腹间。先闭目静心,排除杂念,便闭口不出气,谓之闭息。然后,内观五脏,存想心为炎火,光明洞彻,下降到丹田中。等腹满气极,就徐徐出气。不要让耳听到出气声。候出气调匀,就以舌搅唇齿内外,漱炼津液。当津液满口,就低头下咽,让气津汩汩有声。必须用意精猛,以气送入丹田之中。等气定后,又按照上述方法闭气九次,咽津三次。然后,用左右手擦摩两脚心,使涌泉之气上彻顶门,及脐下腰脊间都令热遍。再用双手摩熨眼角、耳项,皆令极热,按捏鼻梁左右五七次,梳头百余次。练毕熟卧到天明。

3.李氏十六字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套修炼方法,既不妨碍工作,又不妨碍家务。略得空闲,无论在何处,当意到一处,便可开始练习。

口中先漱口三五次,然后用舌搅上下腭。再用舌抵上腭,使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后用鼻子吸气,以意念直送至脐下一寸三分丹田气海之中,略停一停,称为一吸。随之收缩肛门,以意力提起,使气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宫内。其升而上也,不觉气上出,称为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然后又如前面说的一样,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从下部如前轻轻上提,和脐相接而上,即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凡咽时口中有津液最好,无津液也要汩然有声咽下。这样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或九,或十二或二十四,要行就行,要停就停。只要记住做为正事,不间断地做,就可获得效果。如有心神之病,见效尤快。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形体强壮,百疾不作,安健胜常。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生痈疽、疮毒等病,耳目聪明,记忆力增强、宿疾俱寥。

张氏经过实践指出,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若练习蒋氏法,则卧也行,白天亦行;若练苏氏法,则坐也行,夜卧也行;如练李氏法,则闲也可,忙也可。这三种相比较,苏氏之法稍繁,较难掌握,但其中有不少好方法,可选择练习,不要拘泥。所以,或选这种,或选那种,取长舍短,任意去做,贵在自然,而无勉强,则一身皆通,何滞之有?

张氏所选的这三种方法,是给《素问遗篇刺法论》的导引法加的按语。和有关著作相对照(如明冷谦《修龄要旨》),不少地方雷同。也可以说明张氏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实践和审慎地取舍,而引述于《类经》之中,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指导意义,请有兴趣者研究和练习。(任春荣元树郡)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功人物张介宾与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