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介藏密古典气功嗡阿吽系,作为一般人
TUhjnbcbe - 2025/5/18 17:17:00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50510/a1vh99x.html

羽泰按:据说藏密气功不仅难练成,而且风险很大,所以我们一般人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要想养生,站桩、静功等传统功法更适合一般人。

一、藏密与藏密气功

藏密亦可称为金刚乘,持明乘,真言乘。藏密虽包括作、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但特别注重无上瑜伽的修法。印度佛教密宗是佛教吸收了印度婆罗门教哈扎瑜伽升华而成,约公元七世纪中叶传入我国西藏,传入后渗溶了西藏原始宗教的一些形式,并与内地禅宗思想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密宗。

藏传佛教密宗分为红教即宁玛派,白教即噶举派,黄教即格鲁派,花教即萨迦派,黑教等教派。藏传佛教密宗在修佛法的同时亦注重身体的修炼,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持,延年益寿,积攒修行的资粮,由此而产生了藏密气功,为气功界提供了一系列的练功方法。本文所提到的藏密古典气功“嗡阿吽”系即为藏密宁玛气功的一部分。

二、藏密古典气功“嗡阿吽”系的特点

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著的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云:“身脉总有七万二千,其中主要有百二十,其中尤要者有二十四,最切要者,则三脉(即中脉及左右二脉)”。

而《无上瑜伽六成就法》中则详细描述了中脉的特征:“在人体中央有一条中脉,从会阴直达梵穴(顶),可以观想它有五个特征:甲像虫胶溶液那样红;乙像麻油灯那样亮,丙像芭蕉心那样直,丁象纸卷的筒那样空;戊像箭杆那样粗细。左脉和右脉就在中脉的两旁,从左右两鼻孔上行入脑分循中脉两侧下行,至脐下四指处以与中脉会合”。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肯定中脉是存在的,它上端经头顶百会,向前弯下至眉间,下端经脐下开口于会阴。左右二脉夹持中脉,距中脉约二指,其上端经两耳后,分别开口于左右鼻孔,其下端至脐下四指处于中脉会合。三脉在顶、喉、心、脐、会阴五处缠绕成结,谓之脉结。五脉结处以中脉为轴心,分别辐射出八至六十四支脉,有如车轮,故称“五轮”。

五轮是修身炼气的关键部位,有如道家之言丹田。“顶轮”“阴轮”即分別指其以头顶百会为中心和以会阴为中心的脉结。打通五轮脉结、使气进入中脉,是密宗无上瑜伽气功之要。

综上所述,中脉既不是中枢神经,又不是黄脉,也不是督脉,它是上述脉络系统之外的一个独立通道,是人体的“高速通道”。在藏密典籍中,“嗡、阿、吽”这三个音频呼号最为常用,并称为三字明,金刚颂或三字总持,意在对无限长的时间和无限大光明的呼唤。藏密强调从中脉里的顶、喉、心三脉轮来发出相应的“嗡、阿、吽”呼号以调制人体内气。

三、如何用藏密“嗡、阿、吽”功纠偏

1.双曲线柱的站法

双脚与肩等宽平行指向前方,双手举过头顶,手心相对稍宽于肩。此时整个身体之形状有如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故名双曲线桩。站桩时可闭目也可开目,身体其它部位的要求同其它一般站桩功。

2.念“嗡、阿、吽”意念纳光及手势导引的配合

站好后,先遥想上河际白光光群凝聚,此时要有信心,自己一定能指挥和支配宇宙能量。念“嗡”(可出声也可默念),同时双手降至顶轮之上,此时手心向下,手指相对,同时意念被自己调动的上河际的宇宙能(以白光形式体观)降至顶轮;接着念“阿”,同时双手从体前沿中脉走向降至阴轮,还是手心向下,手指相对,同时意想白光进入自己身体后变为红光沿中脉直泻至阴轮;最后念“吽”,意想红光变为蓝光从脚下排入下河际,同时双手手心向外向身体两侧分开。

至此为一个循环,接着双手举过头顶进行下一次循环。如将此功用于纠偏,做时应快些,以每分钟10次左右为宜;如用于平时修炼,则可将动作放慢,同时将意念加强即可。(李彤)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介藏密古典气功嗡阿吽系,作为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