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中须臾不能离开的一个智力因素,良好的记忆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而气功则是提高人们记忆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记忆就其生理机制来说,是人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不同神经部位参加的联合活动。信息贮存多数发生在大脑皮层,但在边缘系统、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甚至脊髓也具有贮存信息的功能。
大脑的额叶与颞叶是重要的记忆区域。实验表明:颞叶区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回忆多半是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形象记忆,对词语和抽象材料的复杂记忆是在额叶部位。研究还表明,海马与记忆密切相关,它是记忆的重要部位。若损伤海马将产生记忆障碍,影响记忆的功能。当切除双侧海马时,病人对刚看过的书、刚介绍过人的名字都记不住,一般只能保持5秒钟,而对童年的许多细节却能有详细而清晰的回忆。
用气功的方法提高记忆力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大脑的整体功能。修炼者通过练功,给大脑补氧,保持脑细胞的活力,使大脑的记忆部位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同时,努力激活“海马回路”,促进记忆机能的活跃。
我们知道,人的记忆容量约为5亿本书的知识总量,其信息量可达比特。而现在人们使用的仅是其中的10%~20%,其余部分都闲置不用,造成人的潜能的浪费。我们运用气功,把人的潜能释放出来,就可打开新的记忆仓库,增加记忆的容量,从而提高记忆力。
在气功锻炼中有性功和命功之分。性功在于开发智慧,命功在于延年益寿。
唐宋以后,道家气功强调性命双修,主张“性命兼达”。开发记忆,提高记忆力,对气功修炼来说,属于性功的范畴。笔者认为,要提高记忆力,在气功锻炼时,不能局限于性功,也应性命双修。性命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修性功,能激活大脑细胞,提高记忆功能。修命功,能聚集能量,储存能量,向大脑输送能量。《敲爻歌》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可以提高记忆力,但难以持久,强而勉之,反而损伤人的身体。
性命双修在顺序上有3种方式:①先命后性。从炼精化气入手,循序渐进。正如《青华秘文》说:“先性则难用功,先命则有下手处”。②先性后命。要澄心去欲,识心见性,在见元性后,再炼精化气。③性命一体,但性主命从。认为只要了性,便会自然了命,未必要专门去修命。《真诠》说过,性命“若作两件双修而分先后,殊未稳当,何也?修性则命在其中,……若能让得法身,何患色身不妙?”这3种修炼方法的出发点不同,但最后是殊途同归,达到延年益寿、开发智慧之目的。
为尽快提高记忆力,笔者主张在性命双修的理论基础上用先性后命的方法进行修炼。因为提高记忆毕竟是性功修炼的内容,先性后命可使我们较快达到增进记忆的目的。而要使记忆效果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必须用命功配合,下丹田真气充足,上注于脑,使脑细胞获得能量而充满活力,从而使记忆功能持续不断地得到增强。
二是提高记忆法的效果。为了提高记忆力,人们创编了不少好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记忆方法,如机械法、逻辑法、联想法(又可分为接近、类似、对比、定位、组合、奇特等等);另一类是气功记忆法,如藏密功中的“阿字观”超觉记忆法、日本的超觉静思法、自我暗示法等等。
我国是气功的摇篮,也是很早运用记忆法的国家。气功“理出于医,法源于易”,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藏象,周易的卦象、爻辞等都对气功有重大的影响。
为了记住卦名和卦象,朱熹就应用了形象记忆法:“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张伯端的《悟真篇》用七律、七绝、西江月等诗词形式,崔希范的《入药镜》用三字句的形式,都是为了便于后学者记忆。
一个人处在常态下,要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也受到自我心身因素的影响。由于上述因素的干扰使人的记忆效果减弱。练功时,放松入静,排除外界的和自身的一切杂念的干扰,使人达到一高度协同化的状态,即气功态,从而为记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在气功态中运用记忆法,由于排除了干扰,就能提高记忆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