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功的好处很多。它能延年益寿是很多人对它发生兴趣的主要原因。这里,我却要谈谈气功对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及优化,因为我觉得气功的诸多效应都是从这里开始产生的。
有些人练气功效果不明显,大概是他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不过是在从形式上学些一招一式的“花架子”而已。气功能够让人延年益寿,也扎根于人心理状态发生根本的变化,不然,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状况,哪能希望有良好健康的生理状况呢?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气功对人的心理的改变即心理优化这一问题。
一、它能让人从纷繁迷离的社会现象、人情网络中“复归”,归于“道”,归于“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得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应该明白,练功就是在“修道”,修道就应懂得“复归”。“复归”到什么状态呢?老子也有明确的答复:“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无物”。就是说,人的心理能归到这样一种状态:胚芽初萌,婴儿“未孩”时,无念,无执,无欲,精气充盈却又不外泄,生机勃勃却又不妄动,心如秋水,意态安祥。
二、它能让人以开朗、活泼、欢乐、自由的态度面向现实生活。我们常见到生活中有愁眉苦脸的人,有忙碌紧张的人,有焦虑不安的人,他们为生活所累,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即所谓“寿命”)都在以不应有的速度缩短。练功就是让人能放松下来,从身到心都彻底放松,尤其是心理的紧张状态要先得到舒缓,“放下心来,便是真悟”。
我们见到那些功夫高,即所谓“道行”深的人,他们总是面目自然,表情和悦,谈吐伶俐,不沾不滞。练功、修行,练什么?修什么?说到底,是要修炼自己的“性子”!由“性子”而及相貌,而及言语姿态,而及整个生活观或人生观。人能够在生活中通体开朗、乐观、活泼、自由起来,还会受到什么病魔疾患的侵扰呢?
三、气功还能激活人的“潜意识”,调动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让人焕发出灵活多姿、以形象化为特征的思维。凡是有练功体验或是能进入“气功态”的人都知道,当人的精神处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恍惚态”时,“潜意识”思维极端活跃,它能制造出一组组令练功者本人惊诧不已的画面,或涌现出一个个崭新奇特的念头。
艺术家创作灵感的获得,科学家某项创造发明的完成,往往都得益于这种状态。德国化学家,发现苯原子结构形态的凯库勒曾在一公开集会上向在场的科学家们宣称“先生们,让我们学会做梦吧!”因为他就是在一次“恍惚态”中眼前突然涌现苯原子的环状结构的。
大家也了解“禅”的思维,其特点就是如天马行空,灵活不拘,出神入化,随机生情而又言简意赅,这无疑跟禅师们长期从事气功或在气功上的修炼有关。
四、能让人深入理解佛道等中外宗教或古老文化现象。人们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自然对这些现象也有一种理解。但正像站在一座大厦的外面只可见其外境界观察一下,领略一番。我们知道,如果能进入气功态,进入“禅”或“道”的境界,这时候的理解就跟在境界以外的理解大不一样。
在高级气功态下,很多人会领悟到太极图的形状及意义,佛教中“乐”字符号的意义,“○”的意义以及所谓“龙飞凤舞”的生动景象。这就能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道教、佛教等各种宗教以及易经八卦、远古神话等各种古文化的精神实质。
如果说宗教等古文化纯粹是“唯心”的,毫无应用价值的话,那么历经千年万代仍有那么多人对它们感兴趣,又有很多人去研究、去探讨,这就无法解释。
这是笔者的一个管见,我认为应该从气功的角度去研究这些文化现象,这对把握这种文化的实质来说,也许是一个崭新的和正确的角度。
综上所述,我感到气功对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是巨大的。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心理的“优化”作基础,其他一连串的气功效应也都难以实现。这对于练功者和接受气功治疗的患者来说,都同样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汪洁)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