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气功双向调节作用与人体目标追求机制
TUhjnbcbe - 2025/5/10 19:02:00
白癜风如何预防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凡是练过气功的人,不论选择哪一种功法,一般地说,对人体都会有双向调节作用。

如练气功后,瘦者可增加体重,胖者可减轻体重,总是趋向正常体重的标准;又如低血压者经过练气功后,可以提高血压,而高血压者则可降低血压,总的趋向也是向正常的血压标准靠拢。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总之,有某种疾病的人,通过气功锻炼之,总是趋向恢复健康的生理机能这个目标的。长期认真练功的人,有病可以治病复康,无病可以健身益寿,这已是大家都认可的事实。气功理论把这种机理解释为“却邪扶正”、“平衡阴阳”。而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则可把这种双向调节作用解释为人体的“目标追求机制”在发挥着作用。而气功则是善于调动这种机制的好方法。

什么是目标追求机制呢?我们还需涉及到有关控制论的问题。控制论的产生,本来是科学家们对“仿生学”的研究而形成的一门新科学。由于它的产生,使人类开辟了一个工程控制技术的新领域。从而出现了“电脑”、“计算机”、“机器人”、“导弹”等等。现在,控制论的理论成就,又反过来指导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本身,即人体的科学。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都是根据控制论的原则有目的地运转而达到健康人的目的的,它们构成一种奇特而复杂的目标追求机制为你效劳。

就是说,你的大脑与神经系统构成一套供你使用的伺服机制,它的操作过程很像一部电脑和一种机械目标追寻装备,它自动地开动,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寻找出它的目标并引导达到目标的途径。

你的内在伺服机制既可作为一种“导向系统”,自动引导你沿着正确方向达到既定目标,或者对环境作出反应,又可以作为一种“电脑”自动地解决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提供新的想法或叫“灵感”。人类的头脑兼有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那种功能,但是人脑的优越性是任何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而且人脑本身既是计算机又是操纵者。人体这部“计算机”的“操纵者”便是人的前脑。

我们使用前脑时,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们还用前脑收集信息,进行观察,估价输入的感官资料,从而形成判断。我们进行想象和确立目标也要使用前脑。但是前脑不能进行创造。它们能“完成”需要完成的作,就象电脑的操纵机构不能完成工作一样。前脑的任务是提出问题、区别问题、确立目标,而不是来设计和解决问题。

人体具有的目标追求机制,可以很容易地发挥作用,或者是作为一种“成功机制”为你效力,或者作为一种“失败机制”对你不利,这要取决于作为“操纵者”的你如何操纵它,如何为它制定目标。

那么,人是如何来操纵人体所具有的目标追求机制使它能够成为一种“成功机制”,为我们人类进行有益而不是有害的服务呢?

美国整形外科医学家、现代的“自我意象”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博士,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自我意象”是左右个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改变自我意象就能改变人的个性和行为。扩展自我意象,你就能扩展自己的“潜在领域”。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象能使个人富有新的能量、新的才华,并最终使失败转变为成功。(见其所著《你的潜能》一书)

这就是说,一个人如能合理地运用前脑的想象能力,确立正确的目标,把这个目标输入你的体内“计算机”,那么它就会自动地开动“目标追求机制”,忠实地按照你确立的目标进行工作并达到目的。

可见,想象力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远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为重要。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博士认为,想象力是开动成功机制的第一把钥匙。他说:“一个人的反应、感觉和行动,永远依照他对自己和环境的真实想象来进行。这是心灵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我们存在的方式”。

他指出:“当我们看到心灵的这一原则生动而神奇地在一个被催眠的人身上体验出来时,我们还以为有某种玄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人脑与神经系统正常的工作过程”。

比如,告诉一个反应良好的被催眠者说他正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不仅会感到寒冷,打哆嗦,还会做出全身起鸡皮疙瘩的反应;如果让他想象一下手指浸在冰水里,那只手的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有很多运用心理意象的艺术来获得成功的事例。如钢琴家可以用脑子练琴而提高弹琴技术或学会一首曲子;球类运动员可以用想象力练习而提高投球的命中率。这是因为你在心里想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或某一个事物时,你内在的目标追求机制就会把任务承担过来,它完成这项工作要远远胜过你有意识的努力或者“意志力”。

所以,当做一件事情时,应当放松神经,而不要用紧张的力量来干这件事,不过分地用有意识的努力,也不要过分担心,只要运用积极思维的方式想着你要得到的结果,这样,你的创造性成功机制才能不受干扰地顺利运转着。

气功锻炼的目的是明确的,每个学气功的人都是为了治病强身,开智益寿。气功家则进一步要求激发人的潜在能量。气功这种明确的目标设定本身,就符合调动目标追求机制的原则。气功修炼的实质,是对意念的修炼,也就是心理学所言的自我意象方面的训练。应该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自我意象心理学所论述的问题,很多是和气功修炼方法相一致的。可以说气功是充分地运用了“意念”对人体内部机制的作用,而调动了自身的目标追求机制,使有病者趋向康复,无病者获得稳定平衡的健康水平。

如在治病方面,在气功功法中有“气冲病灶”和“精神反馈法”。“气冲病灶”,就是用意念引导呼吸气息治病的方法,可想象在呼气时“病气”从手足心及毛孔排出体外,吸气时想象调动体内能量到病灶部位战胜病邪。在这里,目标、意念、信心三者十分重要,只要有了这种目标意念和信心,就调动了体内目标追求机制为你效力,自发地发挥着治病的作用,并达到愈病的目的。

精神反馈法,与气冲病灶有类似之处,它的机理也是向体内自动机制发出目标指令,而在目标追求机制的作用下达到治病效果的。

其实,药物,外科手术和其他医学治疗方法,在心理学家看来,主要是在人体“防卫机制”失效时把它再激发起来,或者在机制亢进时把它缓和下去。而人的“适应能力”(是自动机制的表现)本身才能最后克服疾病、治愈创伤,或者战胜其它造成对人的压力因素。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体伤口的愈合,最根本的是靠自身内在机制的力量。再好的医生也无法取代它而只是施加一点辅助性的保护措施而已。

这就是人所具有的潜在能量,我们对它可能还认识得很不够,因而未能很好地保护它,运用它,充分发挥它的潜能;有时可能在伤害它,压抑它,不能让它自发地自由地充分发挥作用。

气功在运用体内目标追求机制的艺术上造谐是很高的,很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研究,从而指导我们去正确有效地修炼气功。笔者认为气功中有关意守的要求,如“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还有气功中强调做到松和静;气功中强调练功要有信心,“诚则灵”;以及“暗示法”、意守外景或内景,美好的良性回忆等等,都与自我意象心理学对人们的心理要求和训练有共同或相似之处,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冯法汤)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功双向调节作用与人体目标追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