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书林导游小记传道授业者更需做足功课
TUhjnbcbe - 2025/4/25 23:32:00

多读名著

蔡友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二日

耄耋将近愈坚信,

名著堪为特大宗。

浸润其中一辈子,

人生境界必提升。

作者蔡友,高级记者,著述颇丰。专家称其“下笔轻松,见解老到”。退休后,蔡先生仍笔耕不辍。近日偶得其《书林导游小记》一文,讲述自己当年接受《全国新书目》杂志邀请,主持“大学生之页”专栏,为读者介绍不同学科并推荐相关好书的事情。为准备专栏内容,当年的蔡友认真细致地做足了功课。多年过去,如今再读,仍觉很有新意。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读书,是精神上的旅游。如入异国他乡,风景目不暇接。每接触一个学科,每读了一部经典,便多了一片新的赏心领域,多了一份精神寄托,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种情趣,多了一种境界。

读书,使你逐渐克服人的局限性,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每一天都在成长,比别人看得更广、更高、更远、更深,眼光越发敏锐,更加趋向无限和永恒。

读书,使你进入一种“气功态”,能调节情绪、心态、心境。使你的心情持久的愉悦,自我感觉良好,处在永久的幸福之中。

读书,使你的内心特别充实,你以成百上千的人类超级大脑为师,你就是精神上的第一富翁。

读书,使你更加热爱人生,感到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美好了。你简直成了庄子所说的“真人”、“至人”,“仿佛造化与同游”。

恨不分身几亿个,将世上的好书通通读过。

让我再活一千次,读书仍是第一选择。

轮到我写遗嘱,我只写四个字:多啃名著。

一拍即合

如何使更多的青年学子,也能像女儿一样真正爱上读书,养成习惯,终生坚持呢?

我多想像对待女儿一样,将这辈子碰到的好书,毫不保留地向他们推荐,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花最少时间和精力读到最多最好的书啊。

说来也巧,就在此时,杨文增总编辑寄来他们的《全国新书目》杂志。这本杂志的宗旨和品位我很欣赏。如能利用这个平台,为青年学子做些导读,该有多么好啊。没过几天,文增打来电话,邀我为该刊写点儿书评,我便马上答应下来。

给自己立规矩

我给自己大体订了几条规矩:

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以通识教育为目的。着眼于拓宽视野,改进思维品质,磨练眼光,开阔胸襟,提升境界。

评论的学科范围尽可能广泛。举凡文化(侧重中西文化对比),哲学(侧重古印度、古希腊、庄子、现代大科学家的哲学思想,激发对哲学的兴趣),宗教,数学(侧重数学史、数学思想),科学(侧重科学史、量子论、相对论、生命科学、混沌理论等),艺术(侧重音乐、舞蹈、京剧、摄影、设计、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文学(侧重古典诗词、《红楼梦》等),历史,教育等等。着重让读者加深理解,而不是泛泛介绍一般的知识。

选择确是自己喜欢的书,欲购、欲读、欲藏的书。最想推荐给家人、亲友看的书。

自己首先读透,把握住要领、特点(与同类书比较好在哪里,具有什么独特的价值),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力求能准确复述。

做足导读功课

从此我就成了采访新书的记者。每天接触新书、新作者、新知识、新思想、新问题。

从此我就成了“书林导游”。陪伴青年学子神游于古今中外的名著丛林。

过去主要是凭兴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每一本很少能终卷。现在则必须读完,有的章节还得反复读。

过去只满足当下的感受,不大求甚解。现在一写方知,只感到好的书,未必能说出所以然来。

过去只作摘录就可以了。现在得做提要,得化成自己的东西,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写,逼着你反复思考,消化。逼着你找相关的图书、数据,搞清楚该作者独具的价值,该书在同类书中的位置和价值,近乎搞研究啦。

写,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尽可能忠于原书的高度和深度,浓缩全书,还要跳出原书,重新营构。来自原书,又要具独立价值。能引起人们想读该书的兴趣;使不买不读该书者,可以知其大概和精华。

认真写好每一篇书评。不准确、不流畅,绝不出手。我是全身心的投入。经常一夜数起,写下灵感突来时的标题、好段、好句、好字以及新的领会、感受、理解,好的思路。

我还经常向自己发问:究竟发现了几位大师级的作者?究竟新读了几本极具价值的名著?究竟理解消化了多少?

唯恐自己陷入眼花缭乱的书海中钝化了鉴赏力,因而看走了眼,给同学们造成可怕的误导。

(选编自《蔡友文集·酿蜜乐难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林导游小记传道授业者更需做足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