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年,笔者跑了10年多铁路通勤。铁路通勤免票是职工探望异地父母或配偶的一种福利,年结婚后笔者因和妻子在一个厂里就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了。在这10年多频繁的乘车中,笔者对列车比较熟悉,年开始摄影后,有意无意地拍摄了一些列车上的照片,记录了一些列车上的故事。当时,笔者最常乘西安到北京的35次特快。图为35次特快上的乘务员为旅客缝扣子。
35次特快是进京红旗列车,当时好像进京列车已是内燃机车牵引,而地方的列车仍是蒸汽机车当车头。进京列车服务项目特别多,为旅客缝扣子是其中一个项目。当时旅客出门在外扣子掉了是很尴尬的事,如果是去签合同的业务人员,衣服上短个扣子,对方可能都会质疑其身份的真伪。所以,旅客遇到此事就会求助于列车员,列车员觉得这是举手之劳,顺手就给缝上了。不知现在列车上还有这个服务项目吗?
当时的列车上的管理人员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征求旅客意见,这样服务就更到位。每节车厢也都有意见本,乘务员的奖惩似乎和意见本有关,所以列车员都努力工作,把旅客奉为上帝,估计大都渴望旅客给美言几句,毕竟和前程和经济利益都挂着钩。
列车广播员除了播放音乐和报站外,还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喊医生为旅客治病。当时,特别快车的速度放到现在也就是个慢车,记得从永济到北京至少得20多个小时,和现在高铁速度根本无法比。因为坐车时间长加上拥挤,旅客在车上发病的几率比较高。
每当旅客发病后,经列车员一叫,旅客中的医生大都主动来诊治。他们根本没想到报酬,也不可能有报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让他们不得不来。医生们此时既没有医疗器材也没有药品,只能徒手用一些民间土办法为病人缓解痛苦。
这位部队军人的孩子发病后,经几位医生甚至是气功师的治疗后醒了过来。当时,气功疗法风靡一时,相传都能治癌症。我曾看到一位气功师的表演,两手抓电线烤肉,电火花啪啪响很是吸引人的眼球,现在再也不听说气功治病了。图中的军人穿的是65式军装,大家知道是哪一年换新式军装吗?
这位女军医隶属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80年代初涌现了救掉入粪池老农献身的英雄学员张华,在当时全国引起了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还出现了华山救人抢险英雄群体,在当时广为流传。这位军医在35次列车上将一位突发病人一路护送到了西安,直到病人病情缓解她才悄然离去。
80年代初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后,全国人民欣喜若狂,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各行各业人们力争上游,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列车上到处是看书的人,几乎和现在低头看手机的一样多。大家争分夺秒,想把10年动乱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当时人们出一次门不容易,每天也就那么几趟车,许多人想出也出不起。那时人与人之间戒备心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在车上总要拉拉家常,熬过漫长的旅途生活。现在,大家对陌生人都不敢敞开心扉,生怕泄露了什么信息。朋友们:现在生活好了,还怀念那个单纯的年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