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功看似简单,却难以做到。一般人最大的魔障是杂念纷纭,无法入静;其次是许多人对人静后去向何方,却不知所从。
依据笔者经验,“松、静、空、定”乃是入静的四大步骤,也是为达到入静而必不可少的四字信息诱导。若在练静功时用此四字控制自己的意识,反复体会,诱导;或心中默念此四字,较易入静,从而很快进入静功境界。
在盘坐时和站桩时,均可用此法。“松、静、空、定”表明了入静的程序,要依次去做,依次诱导;同时也说明了入静后的趋向与目的,最后要达到“定”,即“入定”、“禅定”,物我两忘,进入后天返先天的境界。呼吸则达于“胎息”,绵绵若存,似有非有。其时眼前常聚白光或五彩之光,全身似乎透明一体,心身俱臻乐融融之境界,非言词所能描绘与表达。其后小周天与大周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会通,非人力所能勉强可及。
“入定”前后自我感觉会经过许多不同的关口与境界,常练者终会体会到这些阶段。各阶段的心身感觉不同,颇为微妙,有点像汽车发动后的换挡,不同的档次力量速度不一样,但在不断深入。其奥妙全在于练习者细心的品察与体会,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日久能熟,熟能生巧,一通百通,一了百了。
至于丹田之意守,不宜过分,应为似有非有,勿忘勿助为佳,绝不能一意死守,过分用意者必遭其害。也不宜在早期用意引导气血循行路线,应清心寡欲,顺乎自然为妙,否则,心浮意躁,空运周天,急于求成,亦会受害,重者则会导致“走火入魔”之恶果。
“入定”的检测效果应为心身舒适,周身轻灵,心平气和,自觉一尘不染。双手、双臂恍然而不知其所在,似乎没有感觉,或不存在了,甚至上半身也不存在了。“入定”深者,全身除印堂之亮点与丹田之微感外,似乎一切都不复存在,真正达于混沌状态,即“天、地、人合一”之状态,不仅在观念上应达于人的后天返先天状态,而且应追求其最高境界,即为宇宙万物的先天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神话中所描述的盘古未开天辟地之元始鸿蒙境界。
气功有许多精妙之处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是无法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是一种非线性、非逻辑的实状,具有动态性、有机性、整体性的特点,人的思维只有在由静而入定后才能直觉感受到,故尔是一种直觉思维,是一种循序渐进后的顿悟,是一种长期量变后的质变。所以,就其本质而言,气功是一个定向负熵引进的演化过程,是一种人的实践过程。
“松、静、空、定”是方法,是程序,是方向,但并未到头。从“入定”后才算入门,踏入正轨,而此后之路则深远无穷,千变万化,从而分化出各种流派,诸门功法。
气功的诱导过程既有意又无意,有意为“松、静、空、定”之意念诱导,无意为清净无为,自然而然。然而,“无为方能无不为”,气功之上乘绝妙境界,非“无为”而不能达也,有诗为证:
松字默念第一关,静心平气沉丹田;
空寂虚无物我忘,定后方可返先天。
自然无为是法则,无极太极生万变;
天人合一悟大道,四字信息化心源。(艾光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