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谚语讲“入门三年桩”,桩功的练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锻炼方式。同时也是每一个习武健身者都必须重视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练功环节。就目前比较流行的有“浑圆桩”及武术各门各派的桩功,譬如“四平马”;“三体式”等等,这些桩功“各型其异”然其中“关窍”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在其中。笔者研习的是“少林内劲一指禅”,比较小众的一种桩功健身方法。师从十九代功法唯一传承人阙巧根老师。经过长年的桩功练习,总结出桩功秘要“五要素“。
一、桩功秘要“五要素”:松
桩功爱好者经常看到的各类文章中,强调“松”的文章尤其很多,不可否认“松”是站好桩功的的第一基础。那么,在我们日常的桩功练习中如何做到“松弛有度”?什么样的“松”才是正确的?桩功的锻炼是离不开内外“相合”,尊师经常说的“身理;心理”的统一。我暂且把这类归纳为身体;心理;两个方面。下面简要说明一下。
1.身体“松”
要求身体自然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保持“胯;膝;踝“三者曲度;双手臂及手掌“肩;肘;腕;指”在体侧保持一定的曲度。这些关节的弯曲实则是刻意把各个关节韧带放松,相当于把我们日常各个关节负荷卸载,通过“筋膜”自我张力维持桩形,把肌肉和筋膜潜能充分开发。所以这种“松”是传统内家拳要义中的“松而不懈”。
2.心理“松”
桩功练习,往往很多初学者杂念多;甚至很多桩要求意念集中,或数息、或意守身体某部位。初学者,往往掌握不好“火候”,出现健身相反的效果。在桩功中我们要求初学者“睁开眼睛”练功;不需要刻意的去“意守”、由它来去;既是“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原则,要做到杂念来去不由它,不深究,这样不易出偏。一个练功者,主要还要在生活中练就一颗“平常心”,在练功中做到心平气和,随着时间的积累,心平也就“意念”松了。
以上两者“松”,在桩功中是密不可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并且只有身体“松”才能心“松”。
二、桩功秘要“五要素“:静
桩功的练习中“静”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练习桩功中一定要放“音乐”譬如:练功带;佛经等等;甚至还有站桩中看电视的。
第二阶段:功法练习常常要求选择环境安静的地方,无喧哗、无嘈杂,利于放松,利于入静。
第三阶段:外界的吵杂没有任何影响;状态来的时候已经沉浸“禅”的过程中。初学者桩功练习,入门之法,首要入静。通过入静,身心才能放松。“松”与“静”是不可分的,只有“松”才能“静”,只有“静”才能“松”。
为了更好地体会“静”,为了在“静”中体会身体的变化,练功者可选择(早上5时至7时)为最佳练功时间,晚功以(下午5时至7时)为佳。外静还只是一个外因,更重要的是身心要入静。所谓坐禅,也是从静上入手,从静中悟禅、悟道。
三、桩功秘要“五要素”:顺其自然
“功到自然成”、“松静自然”,也就是桩功练习,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同时,此处所指还包含桩功练习的呼吸方法。不同门派的桩功,对呼吸有不同要求。练习硬气功者,也以桩功为主导,但呼吸方法还包括有吞气、闭气等方法。然桩功练习,要做到松静自然,呼吸方法以自然呼吸为主。随着功力的提高,松静层次的提升,呼吸也会逐步变得细、匀、长、绵。
四、桩功秘要“五要素”:虚
首先要做到上虚下实,身虚桩实;虚实相生。桩功练习在前面三字诀的基础上,逐步要求上身“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实腹收胯”以实生虚。逐步体会身体由“紧”求“松”由“松”入“虚”过程。
五、桩功秘要“五要素”:空
“空”在桩功中有“放下”之意思。一方面是思想上的“一心一意”;放下执着,另一方面又是放下身体的感受。此桩功境界,是在“虚”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空”的境界。佛法常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一切“我执”。
以上几方面。即做到了尊师所说的“身心健康”“内外统一”从而达到性情豁达;身体健康!
文/竟成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百家号:中华少林内劲一指禅